东昇物流园、台湾启耀光电、意大利MD特种电缆、西班牙艾科洛风电齿轮箱、亚重重装大型基础件制造……近年来,随着慈湖高新区一批大项目的入驻,9平方公里的园区地无所剩,大项目发展空间严重不足,招商引资愈受制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面对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受限等瓶颈,慈湖高新区开阔视野,独辟蹊径,大力推进“无地招商”,硬是从“夹缝”中挤出空间,在艰难中求得发展。今年前10个月,全区完成技工贸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实际利用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7.2%和28.4%,在少土缺地的局促之中,依然实现较快增速。
“‘无地招商’使我们开辟了又一片新天地,对高新区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意义重大,对我们申报国家高新区同样是有力推动。”12月1日,高新区主持招商局工作的年轻副局长王亮对记者说。
注重“节约”:在效率上做文章
经过近十年的长足发展,慈湖高新区土地资源愈发紧俏,一些优质项目常因“无地”面临被搁置的遭遇。面对此状,惜土如金、追求土地利用最大化已成全区共识。高新区把引资和选资结合起来,对入区企业实行供地面积与投资强度、产出和税收收益挂钩,对新上项目严把土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0、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亩的政策关卡。台湾启耀光电项目原占地80亩,后被压至60亩,投资强度达到100万美元/亩;西班牙艾科洛风电齿轮箱原定用地350亩,经测算和协商,在保证投资总额和投资强度情况下降为300亩,从而既节约了土地,又提高了利用效率。
起“死”为“生”,借巢引凤。高新区大力鼓励投资者通过租赁、并购、转让、重组、合作等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盘活利用低效土地。对于一些零散的小项目,凡能使用标准厂房的不单独供地,集中租赁区内标准化厂房。由此,科达纸业变买地为买厂房,旋琎物流园以租代买,目前在谈的南京消泡剂项目拟定租用园区内已停产企业中丝绸公司的厂房。这些都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节约了用地。
立足“三产”:在物流上做文章
广泛引进用地少和根本不用地的商贸物流服务型企业,既可有效应对土地严重紧缺,又利于促进转型发展。为此,高新区近年来立足马钢,依托区内长运物流港、长江港口、华成金属等现有钢材经销、加工、仓储、运输配送企业,侧重围绕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建设,重点引进商贸物流企业,着力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东昇物流园项目围绕钢材贸易打造集物流、金融结算、信息平台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引进商贸物流企业160余家,新增注册资金突破8亿元。
目前,随着东昇物流园、长运物流港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加快,高新区正逐步向“公路、水路、铁路”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发展,在为园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促成了全市物流园发展的联动效应。
据悉,今年以来,高新区未新占用一分地,却引进了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贸易类企业92家,总注册资金31.73亿元。而且,由于引进商贸物流企业注册、办证程序简单,企业开业快、见效快、利润大,对增加税源贡献明显。如新引进的璇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新增的土地用量却为零。7月份,高新区从常州引进的星浩贸易有限公司,从谈判、签约到办理完各项手续,仅用了3天,而该公司当月即缴纳税金400多万元。
发展“总部”:在整合上做文章
鼓励经营业绩较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整合和提升。在不增加一分土地的情况下,万能达燃煤机组改造增资2300万元、丰原生化柠檬酸改造增资8600万元、格力漆包线升级改造增资6785万元等,这些企业通过盘活现有资源,扩大了经营规模,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增加销售收入8.5亿元以上、税收5300万元。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良好趋势,推进企业追加投资、扩股但不增地。目前,金桐二期增资1.2亿元、中海二期增资1.95亿元;启耀光电、中橡四期、意大利特种电缆等企业拟分别增资1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400万欧元。此外,积极引导、鼓励和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通过内涵式增长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现已有立白研发中心投入3200万元、中海研发中心投入2600万元。这些举措将优化全区整体产业结构,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通过构建专业化、网络化招商平台,发展总部经济,不断做大做强。金星钛白集团从2009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技改,总投资将达10多亿元。今年1月将总部从无锡搬至高新区后,技改步伐加快,生产经营突飞猛进,前10个月实现销售近4.2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利润6000多万元,远远高于去年同期,在打造全国钛白行业龙头企业上迈出坚实步伐。目前,区内还有中海新材料公司、华成金属资源有限公司、中杭集团公司等企业成功将总部迁来,使高新区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税源和财政收入稳步增加。今年前10个月,高新区实现财政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51.4%。
(来源:马鞍山易房网 www.0555yi.com 马鞍山 慈湖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