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率先全省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

作者:孙军
内容:

   为进一步弘扬、传承劳模精神,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开展业务和技术攻关与创新,12月19日,我市率先全省正式建成了以劳模杨燕、王世祥和许丽华名字命名的三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杨燕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由8名具有20年以上教龄、小学高级职称并活跃在小学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组成。命名人杨燕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市师范附小校长。工作室成立后,将致力于教研成果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教育改革、创新研讨,探索研究“高质量、轻负担”、“一流加特色”的适合国情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推进我市新课改工作。而“王世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命名人为全国劳动模范、马鞍山供电公司职工王世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拥有国家技术专利两项,技术创新成果10余项。工作室将以输电线路日常工作所需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创新与研发为目的,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革新和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以市统力回转支承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部部长、市劳动模范许丽华为核心的“许丽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一支活跃在回转支承技术攻坚一线的年轻集体。许丽华是全国高空作业平台技术委员会委员、三项行业标准参与制定者,多次荣获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工作室其他成员均是清一色的80后,都具有本科学历和丰富的回转支承专业经验及深厚的工艺技术功力,是公司开展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力量。工作室成立后,将紧紧围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回转支承行业中的开发和应用,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同时,引导青年技术人员参与技术创新、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培养技术骨干,真正将工作室打造成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生力军,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舞台,培养更多德才兼备、业务精通、创新能力强、层次高的创新型先进人才的沃土。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提高职工素质的一种创新探索。市总工会主席张宏展说,我们有信心将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劳模精神传播的“基地”,传承劳模精神的“载体”,提升职工素质的“平台”,企业节能增效的“百宝箱”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唱响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机制创新的金字招牌。并通过工作室的辐射带动,吸引各行各业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技术创新、科技攻关、岗位练兵中来,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职工队伍。

 

 

(来源:马鞍山易房网  www.0555yi.com  马鞍山 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