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心灵的港湾,拥有一处宽敞、明亮的家是每个家庭幸福的起点,只有“居者有其屋”才能“俱欢颜”,住房是基本的生存资料,保证人人都有房子住是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保障性住房由此应运而生,住房保障是一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保障,不需要高额的费用,不需要太多的房租,便可获得一方居住的空间。
2011年是保障房建设大发展的一年,各地都在为完成保障房建设而努力,今年,保障房又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关于保障房的实施及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众位代表的热切讨论。2012年,我国仍将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保障性住房改善居住生活 促进商品房价格理性回归
保障房与商品房是不同的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马鞍山的保障房主要由公租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房与征迁安置房构成,这其中又以廉租房为主。
花山区廉租房花和佳苑
城市改造、扩张、合理规划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等,不可避免会伴随着大规模的“拆”、“改”、“征”过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这一进程,对土地资源实行重新优化配置,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整体利益的要求,如此才能使商品房建设有机会获得更优质土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才会有更大的空间余地。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它所具有的住房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实现价格水平的稳定性和合理性。建立更多的保障房,就愈能缓解城市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提高市民住房自有率,使得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商品房价格也会逐渐趋于理性,人们买房将更多是为了改善生活而不是为了生存,从这点上说,保障房的建立在促进商品房价格理性回归上将起到重要作用。
[page]
住房焦虑大 保障房所占比重应适当增多
申请保障房有着严格的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市民才可能获得申请批准,但是对于不符合申请条件又买不起房的低收入者,他们被拦在“门外”,加大了这些人群的焦虑感,而房子作为昂贵的消费品,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的起的,这些所谓的“夹心层”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如果保障房占所建房源的比重增多,申请保障房的条件适当放宽一些,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群从中受惠,举个例子,如果现在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他根本无力购买一套房,如果可以用保障房解决他一时的居住问题,等到他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买房时,再从保障房退出来,给需要的人住,那么人人都各得其所了。换个角度说,商品房也因此不会受到那么多人的非理性追捧,将会逐渐恢复理性,房地产发展也将会走上一条讲究良性竞争,追求品质化发展的道路。
马鞍山计划开建保障房6.2万套 月租仅需几十元
2012 年至2015 年,马鞍山市将计划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2 万套,其中,2012 年新开工1.7 万套。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4340 套,其中,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18786 套99 万平方米,竣工9750 套50 万平方米。已完成安置配租7634 套,安置率为78.3%。其中:廉租住房竣工 8614 套,完成安置配租6598 套,安置率为76.60%;公共租赁住房(2011 年项目)竣工1036 套,全部完成安置配租,安置率为100%。
位于葛羊路亟待兴建的保障房项目
近年来,全国各地安居保障衍生出造假、骗租、骗购、变相福利分房等乱相,甚至一些人开着高级轿车住进保障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让保障房落到真正需要的百姓手里,实现分配的公平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各地都逐渐完善申请、审核、配租、公示等制度,努力实现公平分配。我市严格申请审核程序,实施动态管理,对已安置廉租住房的保障对象事项资格年审制度,每年,申请成功的家庭还要按照“三级审核、两榜公示”的程序进行资格复审同时,社区定期到保障家庭进行实地了解情况,对家庭人口、住房、就业和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上报,由区住建委进行审核。一系列的严谨的程序将有效保证我市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把房子分配给每个需要它的人。
(来源:马鞍山易房网 www.0555yi.com 马鞍山 房地产 保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