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为躲避卫星监测在违规土地上种油菜

作者:魏莹
内容: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安徽农民严小喜碰到了一件从未有过的怪事。2012年3月中旬,他所在的安徽省宣城市郊的夏渡村出现了一笔新生意:有人收购油菜,“每斤一块五,而且是带着泥巴的。”比起等到夏天才收获菜籽且每亩不过千元的收成,这笔新鲜买卖让他觉得兴奋,六亩多的油菜在几天里拔了个精光。

对于这些油菜流向何方,和附近多个村庄的农民一样,严小喜并不清楚。他们更想像不到的是,自己已经成了近日在宣城多地上演的一幕荒诞剧的道具供应商。

怪事:

安徽宣城三月“种”油菜

“难道是我们宣城引进了新技术,农业专家们在这里搞科学试验?”彭文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2012年3月18日,这位宣城市宣州区城东村村民经过城南的水阳江大道时发现,先前路边一大片原本正在建设扬子鳄湖景区的工地上突然栽满了大片油菜。

根据这位农民的经验,当地的油菜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栽种,次年的5月份收获。彭文志打听到,这些油菜是此前几天内突击移栽的。

“难道是我们宣城引进了新技术,农业专家们在这里搞科学试验?”这第一时间的反应随即被推翻:这些油菜种得稀稀拉拉,东倒西歪,两棵油菜之间的间距甚至达一两米,而正常的间距在30厘米左右。“这种违反季节的栽种能有什么收成呢?”这样的疑问萦绕在诸多当地农民心头。3月22日,怀疑其中必有猫腻的彭文志来到宣城市国土局询问究竟。但迄今为止,除了一张加盖了公章的回执承认他来反映过此情况之外,“爱管闲事”的彭文志没有得到任何答案。

这样的怪事不仅发生在宣城扬子鳄湖景区,据记者现场调查,在芜湖市鸠江开发区的木龙村,一片先前政府征收的土地于2011年11月种上了小麦,迄今长势只有当地正常播种小麦的一半高;在宣城的宁国市、绩溪县、郎溪县等地,近期也都出现了在建设工地上移栽油菜的怪现象。

在这幕席卷安徽多地的反季节种油菜浪潮中,郎溪县是迄今为止唯一被媒体曝光的。3月17日,安徽当地媒体披露了郎溪县新城区大批农民在工地上集体种油菜的新闻。

真相:

为骗国土部的卫星监测

事实上,荒诞写在地上,答案却在天上。

“卫星监测覆盖广,违法用地无处藏。”在郎溪县文昌村村委会的墙壁上,这则新近刷上的标语揭开了答案之一角。

郎溪县国土局副局长吴建勋此前接受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时称,此举是为了让天上的卫星能够拍到,亦“为了让上级知道我们已经切切实实认真整改了”。

2011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时查到郎溪县新城区存在违规用地,责令其对违规地块复耕复绿。

在当地官方话语中,这种有悖农时的3月种油菜被称作“消除违法用地状态”。但对于究竟存在何种违法,郎溪官员们却讳莫如深。“国土部并未正式通知我们违规。”郎溪县副县长吴忠梅辩称,此次种油菜的地块实际上只是临时租用农民的土地,用来堆放修路时的弃土,将来路修好了土地将还给农民。

但当地多位村民向记者证实,这些地块系由政府于2010年永久征收,一亩地的征收价格为3万多元。事实上,此次被平整的土地,好多地方原本已经修好了路。“路基都打好了,就差铺柏油了。”而现在这些尚未完工的道路都已被泥土覆盖,以至于如果驾车按照道路的标识走,会轻易拐进田里。

郎溪县外宣办主任宗晓明告诉记者,之所以3月种油菜实属无奈,因为这个季节可用于复绿的当地农作物只有油菜。如果选择小麦,短期内并不能实现让卫星可以辨识的绿色,“那只能算是复耕,不叫复绿”。

而整改的时限箭在弦上。根据国土部令,2012年1月至4月,各地对此前卫片显示的违法用地必须完成整改。这也就意味着,如不能在此期限前完成整改,仍会被卫星界定为违规,地方领导轻则被约谈,重则撤职。

“我们一开始也想争取能够通过报批,但是上级要求我们必须复耕复绿。”宗晓明说,“领导让我们做什么哪能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