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保险法》自十月一日起实施,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这对于资金依赖度极高的房地产业是一项利好。但新华社昨日引述业内人士分析,保险资金青睐的商业地产在整个房地产业中所占份额不高,且可能进入楼市的险资数量尚难预料,因此这一利好效应尚需观望。
某知名物业代理机构近日发布报告称,去年中国保险业的总投资额为2.2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如按照其它国家通行惯例保守估计,即保险业在房地产的投资比例限额占总投资额的15%,并假设其中30%投资额流入海外房地产市场,则国内房地产市场可接收2360亿元保险资金投资额。
对此,某上市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部经理表示,保险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长达一二十年的保费收入,比较适用于时间长、收益稳定的大型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因而房地产是一个较理想的投资渠道。此外,投资房地产还可以平缓保险资金在其它投资市场遭遇的波动,降低投资风险。
清华大学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秉正也称,保险业作为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不同于“快进快出”、追求短期炒作利润的外资投行,因而更有利于楼市长期的稳定发展。
不过,对于整个房地产业来说,保险资金在短期内带来的利好效应可能是相当有限的。房地产专家蔡为民表示,首先,保险资金“能进”是一回事,但是否“愿进”则是另一回事,当市场呈现较浓的观望气氛时,保险资金未必会跟进。其次,保险资金“钟情”的商业地产,在整个房地产市场占的比例较小,不大会影响整个房地产业的基本面。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寅苏也认为,无论是投资商业、住宅还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保险资金都不会对楼市产生明显影响,因为进入楼市的保险资金数额不会太大,且分散到120多家公司,不会有统一集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