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学校越来越松,家长却越来越疯

作者:masok
内容:

很多人以为,孩子学习负担重是老师造成的,由此对老师的抨击声愈来愈强烈。于是,这几年,从教育部到各地市,全部减,必须减,必须轻松没有负担,各种减负令让学校教育越来越朝着快乐教育方向进步

考试自然被扣上负担的代名词,很多基本的评测也被停止。考试的难易程度也被纳入了减负的选项,一味要求降低试题难度,尤其是选拔性考试不断被模式化、水平化,简单化。导致一些地方反映农村基层教师开始松懈、混日子,教育治理下滑,自然带来了负面声音。

然而口号再嘹亮,终究还是口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与此同时,家长们却愈来愈焦虑了!因为中国家长比任何民族都重视子女教育,在孩子上学后,大部分家长们核心注意力便集中到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上了。以前学生考80分以上家长认为基础知识掌握了可以了,但是现在不同了,每个家长都想方设法让自己孩子考100分,能不累吗?最有意思的是,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一边反对负担,可一边又反对减负——孩子今后没考上好大学怎么办?由此就可能没有好的工作、好的未来怎么办?南京市公务员黄颖发了一条朋友圈:“又开学了,但愿母慈子孝的模式一直在线”,可令她“心寒”的是,评论里一片“不可能”,队形整齐。

你校内减负,我就花钱走校外——许多这样的家长让校外培训机构高兴了!愈演愈烈的“报班热”,越来越长的补课账单,让置身事外的人们感到匪夷所思。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家长谈到女儿同时上六七个辅导班,休息都无法保证时,泪水潸然而下,可当问到这些辅导班有哪个是学校要求报的,有哪些是家长你自己给孩子报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这位超级妈妈自己给孩子报的;湖北武汉的徐女士更是因为给5岁半的儿子报了17个辅导班、花费12万元而成为全国知名的“着急妈妈”。

家长为什么选择校外辅导?这里面既有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成为全才,也有担心孩子学习能力跟不上原因。例如上级下达命令给学生减负,同时要多方面掌握知识,但是教学内容没变,在校时间却减少,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或者希望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孩子家长来说必然选择课外辅导!难怪一位上市培训公司的副总开玩笑地说:“感谢减负神助攻!”

透过社会现象看现实,很多家长,的确是被逼的,只不过问题不在教育本身。社会分层加大,收入悬殊,不同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进入的行业与层次,于是家长就拼命加码。教育恰恰成了背锅者,大家都试图通过教育赢得竞争的第一关,通过教育赢得未来社会竞争。

一直也有人说,减负的唯一办法就是多建学校,孩子普遍都能起码读个大学,这样家长和孩子自然没什么好焦虑了。真是这样吗?若人人都能读大学,也就和没读大学的结果是一样了。就算是都能上大学,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肯定会有优劣之分。所以只要物以稀为贵不变,家长们这种焦虑就永远存在。

说到底,负担是一个心理感受,如果喜欢玩游戏,3天3夜也不觉得累,如果不喜欢学习,10分钟都是负担。负担的多少,绝对值是与每个人的期望值与自己定位是直接相关的。真担心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被一群所谓精英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