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杀死纸媒的时代,不少晨报在消失,我们的晚报还能活多久

作者:masok
内容:
都说手机干掉了照相机,手表,电视机,电报,计算器,MP3,BP机,随身听,没想到手机连报纸也干掉了

在京城,《北京晨报》《京郊日报》《北京文摘》《京华时报》,北京城饶有影响力的报纸在陆续走下历史舞台。

看全国,今年初《渤海早报》《台州商报》《湘潭晚报》等10多家报纸休刊;今年下半年,又有《新疆都市报》《淮南晚报》《西部商报》等近20家报纸相继停刊。不知名的报纸更是早无踪影。如果再没有行政命令强制订报(例如有些地方还高调宣传完成报纸订阅目标),估计绝大多数报纸都要黄了。这或许对生态环保有益利!

时代在向前发展,曾经无限辉煌的报纸,大多已无力向前。要知道2000年《北京晨报》广告收入破亿,3年后这一数据接近两亿,即便这样,在网络媒体压力下也只能预告明年停刊,默默退出江湖。因为电脑、手机能上网后,获取的信息量更大更及时,原先的纸媒读者也就不订报了。看看小区里每家的报箱都已破旧不堪,没有了往前的生气,因为受众面下降。同时不少报纸,是网络的搬运工,时效性又差,纸媒办不下去了实属正常。而中国的报纸是靠广告收入的,订报纸的人拿的钱也不够报社的印刷费新闻纸的成本,没广告报社就要关门了,看现在还在订报纸的人都是不会上网的老年人,随着他们陆续离世。。。

其实,移动互联网冲击的不仅是中国的报纸,它在席卷全球。比如,2016年3月26日,英国著名日报《独立报》宣告停刊。《独立报》创刊于1986年,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碾米机来,传统舂米打坠矢业了,收割机来了,打禾木桶淘汰了,楼房来了,土泥房倒了。凡此种种是进步是发展,应该高兴才对。同样,报纸不等于新闻。新闻不会“死”,改变的只是传播渠道,它们只会以新的形式重生,希望那些真正在做新闻的人能够顺利渡过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