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带着儿童远途旅游意义大不大

作者:masok
内容:
本帖最后由 复印机耗材 于 2017-10-22 18:11 编辑

周围几位家长自身爱旅游,也会时常带着自家五六岁的孩子旅游。这些孩子从很小就每年数次和家长旅游,每次跑的距离都很远,按家长的说法这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更多的是强调旅游对孩子意义。每次小孩一出去旅游回来,必说孩子因此有变化,旅行很值得,可这跟上早教班有什么区别?家长们还觉得带儿童出国“行万里路”是一种趋势,自己还要朝这方面努力……

然而旅游和旅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目前国人的大多数出游属于旅游,出行前基本没做什么功课,只是跟着导游从一个景点赶往下一个景点,一个时间段里到的景点越多觉得性价比越高——这不是旅行,只是在赶路为了多凑些地名,为了多在朋友圈里晒照到了哪里),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都是为了获得人生知识和阅历,形成多样的世界观。很难想像只花钱逛逛旅游景点对孩子能有什么帮助。带孩子行万里路。目的是想培养孩子什么意识?什么精神,孩子那么小,意识是否能得到父母想要的结果,毕竟孩子小,能否有成人那种领略大自然的心情与激情。如果想培养吃苦耐劳。而非得这样做,是否会出现“强扭的瓜”不会甜。

所以总觉得五六岁以下的孩子出去玩就是走马观花,理解不了旅行的意义,除了吃以外不一定能感受到我们成人所理解的旅游快乐,甚至都留不下记忆(有多少人记得你在儿童时期到某个旅游景点的过程,即便记得,你能说出当时你感到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有网友说:我四岁半的时候我妈带我去北京故宫玩,路上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蹲着休息一下然后接着走。故宫给我的记忆就是高高的长长的红色的墙。所以有人觉得带着小小的孩子远行只是父母想出去玩的借口。

其实,对于儿童,一是结合多媒体帮助他认知世界,二是利用周末假期带他在家门口附近爬爬山、看看水、滚滚草坪,欣赏花草等等就是很好的开智,不比花钱费力的远途旅行实际效果差,因为与其说旅行不如说行走。不是非要去哪,不是走了多少路,而是多行走,多感受,同一个地方,也可以多去几次,对孩子来说感受也是不同的。小孩在生活当中,在家附近都是他行万里路的开端。首先树立他正确的价值观,看到老人摔倒你要让小孩去扶,看到困难的人要孩子去帮,这都是他人生的路。真正行万里路是要等他十岁后,心里有好奇、探索、分辨的意识形态再去行万里路,才会事半功倍。

而对于青少年,旅行对这些在长知识的孩子来说应该是首选,因为旅行的过程是学习和使用并进的过程,通过旅行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视野开阔的人才会有广阔的胸怀,理想也会随之而产生。有了理想就有了追求的目标,目标在计划的行程中将会一步一步得到完成,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本主题由 jswh 于 昨天 18:11 审核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