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採虹 于 2017-8-11 16:06 编辑 ![]() 旁 白
![]() 我们该遗憾这岁月无情
他带走所有过去
人、物和技艺
悲哀的是
我们总是无奈匠人远去
却只是无奈而已
······
![]() 第一幕
![]() 他说他姓鲁,鲁迅的鲁
今年的夏天大致较往年要热上些许。九龙湾10楼的工地上,早早的就闷热起来。看到鲁师傅的第一眼,是他蹲着的背影,汗透衣背。
卫生间的位置没有过堂风,不过须臾,发丝间的汗水就粘腻的让人不大受得住。
我喊:“鲁师傅,你好。”
他就地回头,对我腼腆的点点头。
![]() ![]() 第二幕
![]() 我心归处是故乡
这位瓦工师傅给我的感觉极为内敛,他有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耕耘,不被打扰。瓷砖的铺贴是极为枯燥的工作,一块一块的量尺寸,然后切割,来回的拎水泥,调试用量,薄厚,不满意揭下来再来。繁琐无趣,他却干的干净利落,不是十分的快速,却稳重有序。
![]() 仿若环境温凉,仿若杂冗不在。
整个过程,除了回答我的问题,基本沉默。
他说他今年40岁,比他小的瓦工熟手已经很少的。有些唏嘘的叹口气,“太苦了,现在的小孩不愿意干哪。”
他说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10年前有个很敬重的老师傅,和他的关系很好。平日里有什么难处总是很热心。却不想卸货的时候出了事故,人就走了。工地上赔了20万。
我觉得难过,问他家里人怎么就同意了。他说不同意,20万也没有怎么办?现在肯定不行,现在的人聪明了,不像那时候,想不起来打官司又找律师的,看到大老板就害怕。现在的人胆子大了,也知道办事了。
一边说一边欣慰的点点头。
他说自己因为顾家,总是不愿离得远。十几年了,也就跑跑江浙沪一带。最长的一次,在外面呆了8个月,那是一栋市里的写字楼。那么长的时间里,休息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附近逛逛,看看陌生的城市。
我问他什么感觉,他说“没感觉,和我又没什么关系。”
我想这也是大多客居在外的工人师傅的想法。
![]() 第三幕
![]() 倒角这个事情要细看
瓷砖铺贴就外行来说,不过是横平竖直看了舒服。不过大道至简,越是看着简单的东西,往往越不简单。
一块瓷砖从运来到铺贴,不是两个字的事情就说完的
【充足泡水】
![]()
【尺寸标注】
![]()
【切割】
![]()
【打磨】
![]()
【上水泥砂浆】
![]()
【上墙】
![]()
【勾缝与清理】
![]()
【完成】
![]() ![]() 工序缺一不可,每一块都如此反复
碰到倒角和墙地、墙顶之间的拼接更是要细致的工艺才能成事。正因如此,鲁师傅整整做了3年的学徒才算入了行。这三年他可能挣不了钱还要自己顾自己,干杂活,禁得住劳累和使唤。
这于在温柔的环境里成长,现实而又略有“娇气”的新一代来说,的确有些苦。
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瓷砖铺贴会被机器所替代,就像已经被机器替代的很多事情一样。但是,在被替代之前的那个长久岁月里,很多古人的智慧已经被我们抛弃。
这怎么不叫人难过?
![]() 第四幕
![]() 万幸的是,工钱挺不错
负责人告诉我,鲁师傅一天的工钱近500元,一个月如果排的满,收入超过5位数很正常。这在马鞍山来说,是很不错的收入了。
虽然辛苦,但是也可以说事有所值。毕竟相比较工地上收入较低的杂工来说,这个收入已经非常好了。
很多人会说,这么高的收入,是我我也干。
可是他们总会忘记,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那十几年兢兢业业的积累。那许多许多的心血与坚守,才换来今天这样的收入。
天道酬勤,总没有说错!
![]() 尾声
![]() 其实没有那么多情操,不过是生活罢了
九龙湾的工地已经到尾声,鲁师傅结束以后即将奔赴下一个工地开始新一轮的工作。
![]() ![]() 收拾工地的时候,他用抹布将地面擦的干净,用小刷子将垃圾刷走。
整理工具的过程井井有条。神色十分安静,安静的有些淡漠。
![]() 蓦然想起他之前说的一句话。
没有不苦的活,干什么活都辛苦。但也没有那么辛苦,因为可以挣钱。哪有那么多话可以说,不过是为了生活罢了。
你讲的太虚了,其实很简单的事。
![]() 结语
![]() 所谓匠人,不过本心
见到鲁师傅之前,我脑中想到了很多。但是见到以后,又发现没有那么多可以说。作为一个干了十几年的老瓦工,贴砖已经成了他生活的常态,所有的苦乐都是平常。在他的舒适圈里,每天就是上工,下工,回去以后和芸芸众生一样玩玩手机,与朋友聊聊各自工地上的事情。我的出现是一个仓促的过客,他不惊不喜。
但我仍然敬佩,敬佩他的坚守、勤恳。
仍然感激,感激他成就我们最美的梦!
![]() 更多资讯加马小居微信(mxj3735)
瓷砖相关信息看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