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子女嫌弃自己的父母“啰嗦”。其实,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的不能缺少父母的啰嗦,一个孩子成了大孩子以后更不能缺少父母的啰嗦。 现实中没人理解这啰嗦就是叮咛,嘱托、关爱,是人类最大的“自私”……现实中能够理解或服从父母的“啰嗦”绝不会吃亏或倒霉,他/她会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尽管有坎坎坷坷也能够顺利越过……因为这“啰嗦”的背后就是关爱和支撑。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小的时候都说父母可恨就可恨在非要控制自己的子女,把自己的子女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更有甚者极端疼恨父母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他/她们不承认自己是父母爱的结晶一生必须要追求的结果,而是一种错误…… 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父母为什么非要“控制”自己的子女而又为什么丝毫不去关心在乎别人的子女?有一位朋友说得好:“当一个人走入上有老下有小的时代后,最容易反思父母和教育,然后慢慢地就懂得体谅了。 没有孩子的时候,即便40岁也不一定能体谅,年龄不代表成熟。”这里的体谅二字完全可以用理解来替代。如果子女理解了父母为什么要“控制”,在乎自己的子女?那他/她就真的长大成熟了。这里的“控制”二字,在乎是父母对自己子女的唯一关爱,这里面没有虚(假)的,她来自一颗滚烫的心(每个人年轻时并不理解或赞同)。而这唯一的关爱就是期待和希望;期待和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比自己更幸福,更有前途、更有光明美好的未来…… 国人常说“子不教 父之过”,那么,为父母的该不该“啰啰嗦嗦的教育子女”?事实上,因为人格塑造是一个反复纠错过程,所以一个人成长过程,离不开从小到大的父母“啰嗦教育”,也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啰嗦教育”。这两种教育都是处于“爱心”。而后来长大成人后。社会教育就不那么啰嗦了,一旦你在社会上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会有各个层次、 各个程度的“制度”“法律”来惩罚你!而这种“惩罚”,不随你的“厌恶恼恨”而离开你!也不会因为你的“屏蔽”而可以躲避掉!这,类似“代沟”,不过不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而是你与“法律”间的“代”沟! 退一步讲,没有意外的话,每个孩子都最终会成为父母,你也可能成为你当初最讨厌的那个人,而你可能也会期望你的孩子不会像你当初一样的嫌你是位啰嗦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