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深秋——"1+1"爱心助学团队走访冯桥小学侧记10.29

作者:yjw1688
内容:[i=s] 本帖最后由 yjw1688 于 2011-11-3 20:54 编辑 [/i] 10月29日,诗城已是深秋季节,淫雨霏霏,晨雾霭霭。 7点50分,国税局门卫发现不断有人骑车或搭车汇集过来,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严经纬组织的“1+1”爱心助学团队又要开展活动了,国税局门口是他们集合的固定场所。 细雨虽然给此次走访活动带来了些许不便,但是8:00整,爱心团队成员及志愿者们一行10人仍按既定计划驱车赶到了霍里镇冯桥小学。 学校通知的受助学生和家长已经早早等在学校门口,这一点是出乎我们预料之外的,因为每次都是安排带队老领路就可以了。接待我们的副校长吴家玉将此次推荐的受助学生申请表拿了过来,志愿者们分成三组,领了任务开始走访。 这所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学生居多,所以困难户也相对多些。学校推荐了13个学生作为这次走访的对象,因为我们“1+1”爱心团队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民间志愿助学组织,按照孤、残、单亲、离异、大病、意外等硬性条件推荐特困生作为救助对象。本来我们对学校违背我们的意愿,给安排了几户健全的家庭颇有微辞,但是,接下来的家访所见让我们改变了看法。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X星月的孩子,5年级了,父亲病逝,母亲离家出走,只有67岁的奶奶和她一起靠289元低保金生活,昏暗的客厅墙上并排挂着爷爷和爸爸的遗像。每天早晨5:30,身高不足1.5米的奶奶佝偻着身子拽着小星月步行到5公里外的学校,下午奶奶再去学校接她放学,不知不觉已经过去5年,小星月已经长的和奶奶一般高了。 当我们问及孩子学习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时,她说没有文具。刚巧我们以前走访还剩下些,我们给了她20支签字笔和一盒水彩笔。小女孩眼睛明显亮了,手牢牢的抓住笔袋舍不得放下。随行的陶老师和她说,今天我们来看望你,如果有什么愿望叔叔阿姨可以帮你实现。小星月略做迟疑,怯怯的说她想要有一套新校服。孩子的这句话让我们的眼眶有些湿润,这才发现她身上的校服兴许是一年级入学时发的吧,已经明显的小了,紧紧的裹在身上。裤子不是校服,已经长高的她已经穿不了5年前发的校服裤子了。 领队严经纬随即交代学校陪同的老师,从我们资助她的800元善款中给小星月买套新校服,让她和别的孩子一样,出操时不再躲在最后面。 陶老师给孩子留下了电话号码,嘱咐她升到初中后再与我们联系,叔叔阿姨一定不会忘记你。 还有一个叫人心酸的大家庭,一间不足30平方的出租房里,住着6口人,爸爸帮废品收购站开农用车,母亲在家照顾4个读书的孩子生活起居。他们来自阜阳农村,据说还有一个大孩子因为智力问题走失。一大家子人吃住都在一间屋子,还有堆放了很多杂物,显得格外拥挤,空气也不是很流通,光线昏暗,几个孩子就挤在一块废弃的石板材上写作业。孩子的父母看上去也不是年龄很大,但是生了这么多孩子,的确让人匪夷所思了,但不管怎样,孩子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遭罪。我们和孩子父母谈论很久,希望他们能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改善孩子生活的环境,让他们不仅健康的成长,还要把书读好,不能重复父辈的命运。 大家集体商定资助他们家孩子1200元学习经费,并安排学校老师为孩子及时购置台灯。 走访过程总体还算顺利,但吴校长带的一路人马就不是很顺利了。车胎不知何时被划破,被迫停下,刚好那个时候,雨也大了起来。情急之下,一方面向别的车队求助,另一方面安排两名志愿者徒步赶往剩下的两户学生家中走访。她们撑着雨伞踏着泥泞,出色的完成了家访任务,完善了受助学生资料。 说来也真是好人多,就在我们笨拙的试图更换备胎的时候,一辆路过的出租车主动停下来,不由分说掀开他的后备箱,拿出一台充气机,说雨下的太大,可以先帮我们车冲上气,开到维修站补胎没问题。可是那只轮胎冲了许久,依旧纹丝不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侧面划了个口子,已经彻底报废。耽误了的哥做生意,我们很是过意不去,他却很羞涩的说没帮上忙。没有留下姓名,我们记下了他的车号——皖E83447。 中午,走访活动结束,爱心团队的志愿者们聚在一起,分别汇报了受助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协商确定了捐助的学生对象。这次活动走访核实了13名特困生资料,对11名孩子分别资助200-1200元学习费用,合计6000元(善款来源:感谢马鞍山康奥汽车销售公司提供2000元、马鞍山光大印务有限公司提供3600元、志愿者小小水晶个人捐助400元助学款)由学校负责管理,按学期发放到每一个受助孩子手中。 ("1+1"爱心助学团队 陶敏铭)
龙修柴 回复:我是来打酱油的[img]http://www.pgpop.com/image/face1.gif[/img] [img]http://qb.lqualyn.com/images/sigline.gif[/img] 高童防辐射服孕妇装效果好不好
jitao0305 回复:希望孩子们能幸福
无影 回复:祝愿 孩子们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