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与波段——应对目前行情的有效策略
作者:KISS
内容:[i=s] 本帖最后由 KISS 于 2009-4-30 10:45 编辑 [/i]
[color=#0000ff][/color]
[color=blue]一、个股与波段——决定投资的盈亏成败。
[/color]
不论市场对目前行情存在多大的分歧,但选择个股与波段操作,无疑是市场各方趋向共识的操作理念。
选好个股,选对个股,是参与这轮行情成败的关键。
什么股票好?什么股票能涨?什么股票能跑赢大盘?由市场说了算。这轮行情,那些股票涨了?是低价潜力股,小盘成长股,重组题材股。这轮行情涨幅翻倍,甚至数倍上涨的股票,主要集中在这些类型的股票。这是现实,与理论说教无关。
什么是价值投资?说白了就是有价值的投资。你投入了资金,能够让你赚钱的股票,其实就是价值投资!至于是长线还是短线?策略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赚钱!如果把价值投资描述的天花乱坠,按其理念选择持有股票,不涨,有用吗?!理论上有价值的品种,但现实中它总是下跌,总是考验投资者的忍耐力?总是让人眼巴巴地看着其它股票上涨,而让自己难受加忍受?那又何必呢?还是来点实惠的更好!
不论大盘涨多少,有些股票不是不涨!不论大盘如何震荡,回调,有些股票就是不停的上涨!这时候,你愿意选择什么?选择不同,决定了你在一轮行情的参与过程中,是幸福?还是痛苦!
最近看了很多投资报告,不论是个人,还是机构,不论是总结已经过去的行情,还是判断今后的走势,大多强调选择个股的重要性。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假清高的人少了,空谈价值投资的人也少了。一只股票,看上去很美,但就是不涨,想清高也清高不起来!一只股票,看上去不美,甚至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老是上涨。你持有了这类股票,嘴里尽管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心里却美滋滋的!
KISS 回复:波段操作,是目前市场另一共识。不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为了盈利,也都在认同或强调波段操作的重要性。不过两类人除外。一是那些纯粹的学者、教授,他们不做股票,从理论到理论。另外一类就是成天以巴菲特自居,以为死抱着股票不放,就是价值投资。就是巴菲特。他们死守着。守久了,麻木了,转不过弯过,干脆不转弯了,硬着脖子杠着,死不认错,也最烦别人提波段操作!
对于波段操作,2007年出版过一本畅销书,书名就叫《波段为王》,《波段为王》的首页写了这样一段话用以点题:
“无论是中线,还是长线,都是由无数短线波段构成。假若你抓住了短线,抓住了波段,就抓住宝贵的市场机会!”
后市,对个股的研究与选择,是投资成败的基础,而波段操作,则是回避市场风险,提高盈利水平的有效手段。
[color=blue]二、分化与裂变——机会与风险并存[/color]
大蓝筹补涨,推动大盘冲击2400点无功而返,大盘进入强势震荡,指数大起大落。并促使盘中股票价格以及投资理念的大分化,大裂变。
KISS 回复:看空者,不断提示风险,并认为大盘会跌入更深的深渊。我认为:提示风险绝对必要,但过于看空没有道理。目前的中国经济,需要提振市场信心。所为“气可鼓,不可泄”!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信心,必然提前反应在股市上。这轮行情,并非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宏观经济已全面向好所推动,它更多来自于政策面的努力,而在中国股市,如果忽略了政策力量,你将难于找到市场律动的脉搏。
大分化,大裂变,表现在股票方面,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绩优、蓝筹、高价品种,逐步被市场所冷落。有的甚至成为短期风险品种。一些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重仓股票,也大多步伐沉重,上行乏力,令盘中机构面面相觑。机构投资者们,当初抱团取暖抗拒风险。现在,他们的坚守,却已渐渐沦为抱缺守残者的孤岛。表面看,他们仍然坚守着当初的信念,但内心里谁都想跑。都这么想,结果是谁也跑不了。你防着我,我防着你,还得假装清高的坚守着。看着一批又一批的股票,在他们眼前涨上去了。但他们却无力、也不愿意主动出击。一个个深度亏损,却还要文质彬彬的讲大道理。这些股票,由于机构投资者长期坚守,其实已陷入了欲罢不能、“和尚多了没水吃”的困窘之中。
很多人说题材行情已经结束!我说没有,也不会!小盘、低价、成长,重组并购这些题材,仍然会活跃。中国股市的这个春天,仍然属于它们!但出于安全的考虑,叶弘一直对亏损股,问题股,ST股心存疑虑。也从来不点评这些股票。况且,目前市场中的低价潜力股,小盘成长股,并购重组股,选择余地仍然较大
上海本地低价题材股仍然活跃,低价潜力股仍然受到游资的关照,以中小企业板为代表的小盘成长股,仍然整体强劲。上述区域,本博认为仍然是选个股,做波段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