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臭名昭著的假球

作者:liuwei555
内容:[size=4] 有人说,中国足球水平差,从打假球都打得那么不专业上也能体现出来。这当然是玩笑话,但遗憾的是,竟然没人能说这话不对……[/size] [size=4] 11比2,这像是中国VS关岛,更像是一对实力悬殊的乒乓球手的较量。2001年9月29日,国际足联公平竞赛日,成都五牛对阵绵阳太极,11比2的狂胜为人耻笑、唾骂至今。[/size] [size=4] 这一天,主队以创纪录的净胜球向甲A挺进时,成都体育中心的现场观众不足千人;而在五六年前,同样是余东风在这里指挥作战,每个周末都有四万人捧场。[/size] [size=4][/size] [size=4] 余东风是前绵阳队的主教练,绵阳在地理位置上又是成都的“小兄弟”,这种种神奇让11-2的结果似乎还有点儿“顺理成章”。[/size] [size=4]赛前一直持续的阴雨天突然放了晴,这似乎就是个好兆头,成都的各家媒体也在渲染“和尚不亲帽儿亲”的论调,而比赛的进程却好像“亲过头儿”了……[/size] [size=4] 开场不到一分钟,成都五牛队的陈元昆就接福迪的传球破门了!第一次射门就命中,效率100%,随后,第6分钟,彭晓方主罚点球命中,两分钟后,张贞杰突破后轻松破门,再过3分钟,彭晓方梅开二度……20分钟过后,成都五牛队已经6比0领先了!绵阳队的表现简直比“软柿子”还软。[/size]
liuwei555 回复:[size=4] 比赛监督崔宝印和绵阳主帅商瑞华耳语一阵后,绵阳队在第24和40分钟连扳两球,但下半场,成都队在第50分和83分钟又各获一个点球,彭晓方和福迪分别建功,再加上,第64分钟,68分钟,81分钟,成都五牛的亚森、周威、方立军的破门,终场时,比分竟然定格在了11比2!立志冲A的成都五牛一场比赛就足足捞了9个净胜球![/size] [size=4][/size] [size=4] 这场国内联赛史上最惊人的比分,招致史上最重的处罚。一周后的甲B最后一轮同时开战,成都五牛客战江苏舜天,最后20分钟连入4球;长春亚泰作客浙江绿城,在几乎同一时段进了5球。2001年10月16日,时任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主任的张吉龙,签署并公布了一份让人玩味的文件:《关于对四川绵阳、成都五牛、长春亚泰、江苏舜天和浙江绿城俱乐部足球队处理的决定》。其中的处罚理由是“严重违背体育公平竞争精神、严重损害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依据为“事情发生的真相和在中国足球事业中造成的严重后果”,结果长春亚泰取消升A资格、四川绵阳降入乙级,相关三场比赛中5队上场的国内球员取消2002年注册资格,主教练被停止执教资格一年。[/size] [size=4] 2001赛季的甲B联赛,除了受罚的三场球,还有更多的比分受到怀疑;自足球职业化以来,11比2也不是首次出现“消极比赛”。只不过,没有哪一场比赛像11比2这样明目张胆、登峰造极。[/size] [size=4] 事实上,假球并不是职业足球的特例,也不是中国足球的特例,在专业体育时代,假球同样嚣张。[/size] [size=4] [/size]
liuwei555 回复:[size=4] 1984年10月11日首届足协杯,为了避免在第二阶段遇到强大的八一队,安徽福建两队只求败局,竞相攻击自家球门。次日杯赛组委会决定:对两队进行通报批评,对双方主教练领队给予警告处分,取消两队11日的赛果,下一阶段两队分组由抽签决定。14年后在东南亚,老虎杯上的泰国和印尼两队翻版了徽闽丑剧。[/size] [size=4] 1987年11月25日六运会足球赛,辽宁山东联手打成2平同进前八,借此挤掉了上海队。由于场面痕迹太重、演技过于做作,球迷媒体反应激烈。最终组委会以“两队的表现违背了社会主义体育道德,与‘公正竞赛、团结拼搏’的竞赛原则不符”为由,对辽鲁两队严重警告,取消两队参选精神文明奖、最佳射手、最佳阵容资格。2004年欧洲杯,丹麦瑞典重演2比2,双双挫败了意大利小组出线之梦。[/size] [size=4] 由于社会传统讲究人情关系,每个行业都有借人情获益的习惯,大家不以为耻反以为幸。所以在中国足球界,“关系户联手做掉对手”和“人情决定比分”向来不受良心的谴责,在某些教练员眼中,这甚至根本不算假球。而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假球的“人情味”越来越淡,交易的属性则越趋明显,比分成为可以竞价的黑市商品,参与交易的角色包括球员、裁判、教练、俱乐部。[/size]
liuwei555 回复:[size=4] 1995年10月8日四川全兴主场,延边队因不满裁判的判罚,只守不攻,最终以0比6败北。事后,延边队的表现首次被定性为“消极比赛”,受到了足协通报批评。[/size] [size=4] 作为同年的成都保卫战受害一方,辽沈的媒体认为,中国足协为了保球市,不仅授意裁判偏袒全兴,还纵容八一队放水给全兴。[/size] [size=4] 1998年8月22日,甲B云南红塔与陕西国力赛后,国力主教练贾秀全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本队有个别球员表现不正常,并道出“3号隋波”。足协在四个多月后给出的调查结果是:整个事件是媒体的炒作,红塔国力一战并不存在假球问题。[/size] [size=4] 1999年12月5日,甲A重庆隆鑫对沈阳海狮。主队上半时1球领先,但下半场两队迟迟不肯出场,本轮其他比赛都结束以后,此战还剩10分钟时间,结果沈阳海狮最后时刻攻进制胜一球保组成功。足协进行了三个月的调查后作出处罚决定,“渝沈之战”被定性为“消极比赛”,两队被处以罚款。[/size] [size=4] 如果说,“隋波事件”“渝沈疑案”都没有盖棺定论,那么,11比2则成为职业化以来获得举国“公认”的第一场假球。[/size] [size=4] 从悬案到铁案,2001年的特殊赛制是一股助力。在“一切服从、服务于世界杯”的既定方针下,2001年甲A只升不降,2002年不升不降。这就意味着,甲B各队不能在第一年升入甲A的话,第三年才有机会卷土重来。由于明目张胆的11比2没有被及时废止,最后一轮才有了波及面更广、进球数更诡异的大结局。[/size] [size=4] 处罚决定确实是史上最严,但只清洗了绵阳队,并不足以挽回职业联赛的声誉,更不能捍卫足球运动的尊严,反倒让足协的威严荡然无存。[/size] [size=4] 在11比2引发的一系列丑闻事件当中,俱乐部、球员、教练、足协、球迷……包括足球本身,都是输家。唯一的赢家是媒体,收获了显著的短期利益。[/size] [size=4] 11比2之前,假球黑哨的传说甚嚣尘上,球迷已经开始慢慢离开赛场。[/size] [size=4] 11比2之后,“假球”“黑哨”成为嘲弄中国足球的把柄,国内联赛备受鄙视,这股风气久久不去。[/size] [size=4] 11比2之后,联赛的可信度大跌,媒体和球迷揣测出了更多的“假球”。时至2003年,央视联合网络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真实性受到质疑的甲A比赛超过了五成。[/size] [size=4] 11比2不是假球的开端,却成为中国职业足球没落的分水岭。[/size] [size=4] 假球引发了没落,没落继续催生假球。这就是中国足球的恶性循环。2009赛季初,一名北方球队的教练员道出了无奈:“作为教练员,谁愿意自己训练备战的心血白费?中超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光是球队的问题,俱乐部、足协、媒体都有责任。现在有的球队,成年成年的欠薪,球员也要养家糊口,逼急了他就会想,还不如打场假球挣点钱。”[/size] [size=4] 11比2曾让五支球队蒙羞。尽管浙江绿城、成都谢菲联、江苏舜天先后升入顶级联赛,重新聚集起一批球迷,长春亚泰更以中超冠军来重塑声望。但主场爆满的痴情岁月,已经他们成为不敢奢望的记忆。[/size] [size=4] 在当初“罚得最惨”、如今烟消云散的绵阳太极队中:来自大连的王锋回乡再就业,“11比2酒吧”名噪一时,最终的命运仍是倒闭;来自长春的曹明归依母队,易名曹添堡,如今的中超射手榜和国家队锋线,他都有一席之地。[/size] [size=4] 在一个功利的年代,总会有一场假球激起公愤;在一个功利的年代,11比2不会是最无耻的比分;在一个功利的年代,找一个逆流而上的机会很难。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