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课:买房并非包赚不赔
作者:aweictt1
内容:“盲从跟风”心理是成都业界评价购房者最常用的词语。这种现象在2007年的大牛市时期和2008年的楼市低潮期得到充分彰显。2007年成都楼市一度出现彻夜排队、电视直播摇号的疯狂场面,甚至有楼盘直接将开盘现场弄到了体育中心,数千购房者蜂拥到场。除了刚性需求外,炒家的大量介入,是市场失控的重要推手。
投资需求的膨胀,导致楼市销售量普遍大涨,不少项目甚至是一天一价。尽管业界专家不断呼吁,房地产行业泡沫已出现,仍难以抑制投资者的疯狂。多数项目投资客比例超过40%。这种现象直到2007年9月27日,随着购房贷款门槛提高和开发商融资门槛提高的双限令出台,才戛然而止。宏观调控在楼市带来接效应,迅速下滑的行情,让手上囤积多套房源的炒房客陷入两难局面。不少投资者由于不堪高成本重负,不得不亏本出货。“2007年时,根本没有去思考行情和走势,周围的人都在炒房,所以也就跟进来买,风险意识几乎全部丧失。”在牛市时期炒房,在2008年卖房的投资客陈先生一年间亏损20%。
与2007年相反,2008年成都楼市陷入深调状态,不少本应买房的刚性需求也开始徘徊盲从,等待市场进一步见底。导致整个市场交易量下滑50%以上,部分楼盘价格大幅下调。然而,由于盲从跟风,大多数购房者并没有抓住2008年的低谷买房,到了今年上半年,市场报复性反弹,在短短几个月内,成交量和价格恢复到高点。市场瞬息变化,给不少投资客和购房者上了一课。
专家点评:在买房这件大事上,只能说要冷静、冷静,再冷静。
教训7
精装矛盾
买精装房要认准品牌签好合同
随着外来开发商的介入,成都精装房早在六七年前就开始在成都出现。作为在香港、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已被市场接受的精装房,以全新概念进入成都之后,迅速吸引了一批购房者。然而,由于早期精装房开发在尝试过程中,难免经验不足,出现装修风格单一、装修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也有少数开发商为谋利润而在精装材料上偷工减料。由于开发商借精装房牟利而最终引发集体纠纷的情况时有出现。2006年就有位于人民中路的一楼盘,由于精装房质量问题,导致购房者集体抗议,一度成为行业焦点事件。而购房者利益因为精装房质量问题承担高房价,获得低回报的例子并非孤例。尽管随着工作节奏和生活习惯变化,精装房也越来越多,但围绕精装房的讨论从未中断过。
专家点评:随着精装房市场的逐渐成熟,房产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认准品牌开发商的基础上选精装房,再签好合同,可以让更多购房者享受到住精装房的便捷。
教训8
大盘画饼
迷信大盘惹来烦恼
成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一些规模庞大的大型住宅社区。其中不乏翡翠城、麓山国际、国色天乡等如今在市场上风声水起,并成为区域标志性物业的项目。由于大盘开发早期,其营销力度、概念宣传等力度更大,加上少数大盘成功案例带动。购房者对大盘的迷信,成为过去十年一种典型现象。这也是不少大项目前期开盘往往会形成热销局面的原因。
然而,并非所有大盘都能进行最先进科学的统一规划。或者说,并非所有开发商都有足够的实力,将一个动则占地上千亩甚至数千亩的项目保证在高品质基础上统一执行。最终导致其预期过高的前期业主不但没有迎来增值高峰期,不少业主反而承担项目易主、后续开发混乱、项目口碑越来越差等诟病带来的物业贬值压力。过去十年,类似情况在龙泉、光华等多个区域都有体现。迷信大盘,最终让不少购房者承担巨大烦恼。
专家点评:是否有实力开发大盘,开发商的实力、以往开发业绩是重要指标。
教训9
投资失策
产权式商铺并非只赚不赔
相信不少成都购房者仍然记得当初有楼盘因产权式商铺导致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的纠纷,而一些商业中心也因为招商困局多年来备受诟病。过去十年,成都房地产发展,为购房者提供了最受关注的投资渠道之一:商业地产投资。然而,不少投资者缺少商业地产投资的基本判断力和常识。尽管产权式商铺出现之初就有业界专家提醒,由于大多数产权式商铺销售的是产权,其经营权则分离出来,而事实上其未来经营业态、招商状况很难保证。但仍有大批投资者仅仅凭开发商许诺的高额回报而购买产权商铺,最终当大批产权式商铺由于业态规划不明晰,经营不善而导致开发商无法兑现承诺时,投资者悔之晚矣。
专家点评:产权式商铺这种经营权和产权分离的商铺投资,重要是看其后期有没有十足的经营保证。
教训10
错层烦恼
错层阳台好看不实用
“这阳台挑高6米,而且是全面赠送,真的好安逸哦!”2007年12月,刘小姐来到城南某楼盘选房时发现,错层阳台设计成为该盘所有户型的最大亮点,除了挑高6米,所赠送的阳台面积达10多个平方米。心动之余迅速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大户型。这种良好的感觉,直到2009年2月份交房后随即变味了。
“过去还以为占了很大便宜,住进去后才感觉很不爽!”刘小姐告诉记者,这个6米高的阳台不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因为楼上楼下仅隔3米,楼上的站上自家窗户边即对阳台上一切活动“尽收眼底”,所以楼下的始终有“时刻被人监视与束缚”的感觉;而阳台上的衣物挂得稍高一些,楼上的又会觉得遮了他们光线。因此,楼上与楼下的邻里之间在视觉和声音上造成的相互“干扰”,都闹得大家心情很不畅快。更难以接受的是,楼上的邻居可随意向楼下的阳台扔垃圾,也可以十分轻松跳到阳台上,不仅相互形成干扰,而且每层楼的住户都觉得这种阳台很没隐私和安全感。
专家点评:错层阳台兴起于广州、深圳沿海一带,2006年才逐渐引入成都。2007年受70/90政策影响,错层阳台被广泛运用,并成为当年开发商的一大卖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徐明称,错层阳台的设计理念有三大软肋:首先是视线干扰问题,这种设计漏洞是后天难以弥补的;其次是声音干扰问题,阳台进深越大(如所谓的空中花园)干扰越严重;再次是由于担心安全而产生的心理影响不可忽视,“从楼上可以很轻易地跳到楼下”的状况对居住心理感觉会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