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的基础原则与基本要求

作者:雨林小溪
内容:构图的基础原则与基本要求 [size=4][size=5]一、构图的原则:[/size]   [/size] [size=4] 从广义上讲,摄影的取景构图贯穿从现场拍摄- 至最终剪裁的全过程;狭义地说,就是画面景物的取 舍、布局和结构。它通过镜头视野的选择.把被摄的 主体、陪体和环境组成一个整体,构成完美的画面, 用以揭示主题。   优秀的照片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深刻的内容。 众多的信息量,同时也需要具备与内容统一的完美 的表现形式。单从形式出发,没有创意。内容必然 是空洞的,仅知道选择内容,而不知道如何恰当地 表现它。也是拍不出好照片的。没有内容就没有形 式,没有形式,内容也就无从表现。取景构图研究的 是表现内容的形式及其规律。   取景构图的规律是从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其中包括对绘画的借鉴。摄影的取景构图不同于绘 画。它是以摄影的技术手段为依据,不能仅仅从其 他艺术中“假借”或“移植”,应很好地掌握摄影取 景”构图的规律,但又不能把规律看成是一成不变的, 从而反被规律所约束。   构图的原则有两条: 一是突出主体,揭示主题 思想,二是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 和环境的关系。一句话,即通过取景使照片的画画 能有力的表达其思想内容和摄影者的观点,说明问题,吸引的感染观众。   主体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只有突出了主体才 能揭示主题思想。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因此,如何 表现人物,是突出主体的关键所在。主体和陪体、环 境的关系是突出和烘托的关系,既主次分明,又相 互关联。一切造型手段,诸如画面格式的确定,空间 位置的安排,光线、影调的处理,拍摄点的选择,不 同视角的运用等,都要从内容的需要出发,尽可能 地构成完美的表现形式,使照片产生更大的表现力、 感染力和说服力,这就是构图的目的。 [img=320,211]http://www2.gxtc.edu.cn/sheying/UploadFiles_6743/200710/20071027200405673.jpg[/img] [/size] [size=4][b][size=5]二、构图的要求 [/size][/b]  [/size] [size=4] 摄影构图的要求是: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简洁就是简明扼要。与主题无关的、不必要的 景物一律撇开。去芜存精,突出主体,使主题鲜明。 只有主题思想明确了才敢于取舍,做到画面简洁。如 《大地音谱》(左图)所示。   完整是指被拍摄的对象必须在画面中给观众以 相对完整的视觉印象,特别是主体不能残缺不全,影 响主体和主题的表现。当然,完整不等于完全,也不 同于完美。由于视觉的延伸作用,有时,不完全的景 物同样会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印象。截取车队中的一 段,主体(车队)是不完全的,但给观众的视觉印象是 完整的(下图《西部之路》)。但是,重要、醒目且能揭示主题的 标语口号或横幅一般要求完整,切忌因缺字而引起 歧义。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视线要和画面所 表达的内容相协调,不协调就破坏了内容的完整性, 而摆拍的照片往往不容易做到这一点。标题、文字 说明和画面也必须统—,否则也同样会破坏画面内容的完整性。[img=320,214]http://www2.gxtc.edu.cn/sheying/UploadFiles_6743/200710/20071027200406705.jpg[/img]   生动是指拍摄人物时,要抓住最能反映其性格 特征、表情、动作的瞬间姿态;拍摄某一事件则必须 抓住事件发展的高潮,要注意其典型性。在表现方 法上要经常有创新意识,要有新的角度、新的手法,要把景物拍得富有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要有现场气氛。要根据主题思想来考虑光线的运用(左下图《晨炊》),在画面结构上既要统一又要多样,不能呆板陈列。更忌杂乱无章,要有生气。   稳定是指画面景物要给观众以均衡的感觉,不会让人感到一头重、一头轻,或上重下轻,要在视觉感受上给人以安定之感,除非是画面内容的需要或摄影者有意追求某种特殊效果。景物形象的轻重取决于景物对视觉刺激的强度,这里不是指景物的实际重量,而是指感觉上的心理重量。对称是稳定,但 显得庄严,变化少,比较呆板。均衡也是稳定,却有变化,比较活跃(右下图《霞光》)。此外,影调的深浅分布不当, 拍摄角度的俯或仰,以及水平线、地平线的倾斜 会影响画面的稳定感。 [img=278,198]http://www2.gxtc.edu.cn/sheying/UploadFiles_6743/200710/20071027200406385.jpg[/img][img=280,198]http://www2.gxtc.edu.cn/sheying/UploadFiles_6743/200710/20071027200406834.jpg[/img][/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