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创业板:将改变市场格局和操作风格

作者:淡然一笑
内容:[font=楷体_GB2312]上周五,创投股票就因该消息而蠢蠢欲动了,如今消息得到证实,创投股票就找到了疯狂的理由。虽然有不少投资者还在纠结创业板推出对目前市场是利好或利空的影响,但至少从短期来看,创业板推出带给市场的是上涨。[/font]   日前,证监会在其网站上披露了首批将在17日上会的7家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这预示第一批创业板新股将会在国庆以后上网发行,11月份我们将会看到创业板股票的批量上市。经历了10年酝酿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终于将迎来创业板的呱呱坠地。受此影响,创投股票在9月14日一日已呈现集体疯狂的劲头。   [b]创业板引爆市场热点[/b]   事实上,上周五,创投股票就因该消息而蠢蠢欲动了,如今消息得到证实,创投股票就找到了疯狂的理由。虽然有不少投资者还在纠结创业板推出对目前市场是利好或利空的影响,但至少从短期来看,创业板推出带给市场的是上涨。   创业板十年磨一剑,力保推出成功成为上下一致的愿望。自然在创业板正式推出之前,市场内外的各方利益都要为其成功推出创造好的条件,那么之前投资者担心股市出现的调整,至少在创业板推出之前,不会真正出现。即使出现回落,也不过是短暂的,至少市场也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其次,受创业板拟推出的影响,短期内股市出现了创投股集体火爆的场面,这在市场中形成了新的热点,而且这个热点可以得到持续。众所周知,市场要上涨必须要有一个可持续的热点。就这点来看,创业板推出的消息,至少给市场贡献了一个可持续上涨的热点,从而引导A股市场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最后,创业板推出的消息,激活了整个市场的激情。千呼万唤的创业板终于快瓜熟蒂落了,在创业板正式与大家见面之前,自然会受到场内外人们的关注,对于创业板挂牌之后的走势,自然会有各种遐想,这种遐想又会引导如今场外资金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b]将深刻改变市场格局和操作风格[/b]   有观点认为,由于创业板上市股票的规模大都比较小,所以不适合机构投资者介入;又由于风险比较大,所以现在个人投资者的开户热情不高;创业板将来恐怕是个“小众”市场,对整个资本市场而言影响不大。然而,《新闻晨报》的观点则是,创业板的推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市场格局和操作风格。   首先,创业板的推出将会吸引活跃资金介入。虽然上创业板的企业规模的确不会大,但是其数量会很多,加起来规模也就一点不小了。以目前计划筹集300多亿元资金的情况来看,届时吸纳几千亿元资金参与是没有问题的,其交易强度并不会亚于现在的中小板。而且,市场在行情将起未起时,总是看的人多,做的人少;而一旦起来了,那就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其次,创业板上市公司最大的特点并不是上市时有多么好的效益,而是其未来的成长性。当然,这种成长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也就构成了创业板的风险。但问题是,作为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的时候,一定是重点考虑其成长性,这与在主板市场上投资蓝筹股时更多地强调价值投资是有区别的。   第三是创业板操作风格的多样化因素。创业板企业的行业分布很广,业态也比较多样,有的盈利模式也可能是打破常规的,这就给市场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题材。可以预期,研究具体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会成为一个热点。与主板市场上公司研究的结果很少会出现很大差异的情况相反,对同一家创业板公司,不同分析师的评价可能有天壤之别。投资者的操作难度是,需要通过盘面变化来把握行情演绎的趋势,而这又会导致市场操作风格的多样化,将改变现在正不断强化的单一化趋势。   [b]开户率低未必是坏事[/b]   之前有报道称,创业板的开户工作虽然已经启动了两个月左右,但参与开户的投资者并不像原先预期的那样多。14日的报道就提到,目前多家营业部创业板开户率大致保持在7%左右。   可见,创业板虽然动静挺大,但看来还未能吸引投资者的普遍参与。   为了大幅度提高开户率,证券商普遍开始了“5+2”(双休日不休息)、“白加黑”(夜晚加班)的工作制度,力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开户,一些券商还定下了指标,到本月底,开户率要求达到20%。   创业板的开户数量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无疑会影响到创业板的正常交易。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如果开业时交易冷清,未免会让有关部门感到尴尬。然而,换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创业板开户的遇冷只是相对而言。据中央证券登记公司的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亿多投资者开户,即便开户率仅为7%,那也有700万投资者开立了创业板账户,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足以撑起一个巨大的市场。   《新闻晨报》发表观点认为,创业板开户数远低主板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于面世之前,投资者对它还缺乏感性的认知,因而在行动上显得比较谨慎。 虽然管理当局为创业板建立了专门的发审会,但是,谁都知道,发审会的审核只能更多地流于程序。   因此,创业板开户率低未必是坏事,它反映了投资者开始逐渐具有独立思考的头脑,不愿意被一些华丽的宣传所蛊惑。有关部门在前期为了规避应该承担的风险防御责任,而在制度安排上给散户投资者设置开户障碍,现在面对开户清淡的场面又开始向投资者大伸橄榄枝,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颇可玩味。   [b]第一股花落谁家 7家公司不见浙企[/b]   第一批创业板上市企业最终露面是在13日的晚上,北京立思辰科技、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南方风机等7家公司的IPO申请将在本周四等待发审。大家注意到,7家公司中没有浙企。   创业板发审委近期还将连续召开发审会,最终的首批创业板企业可能在20家左右,浙江也有望占据1~2个席位。届时,“创业板第一股”就将从这些企业中产生。   浙江股上市喜欢抢喝“头口水”。凤凰化工是沪市“老八股”之一;新和成是“中小板第一股”,因此,浙江股民对“创业板第一股”颇为期待。   另外,首批申报创业板的10家浙企,多数已经拿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函。舟山德勤海运和一家宁波企业也递交了创业板申请,德勤海运有望成舟山首家创业板企业,浙江递交创业板申请的企业已达到12家。   [b]另一受益对象——券商股[/b]   14日,市场人气继续聚集,资金面也仍旧偏向做多。“全景证券分析师”的监测数据显示,两市在14日合计净流入资金57.81亿元,其中,机构资金净流入40.85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6.96亿元。   从各行业的表现来看,两市77个行业中,共有59个行业录得资金净流入,其中,直接受益于创业板企业即将上会消息的券商股,成为了资金做多的主要对象,证券期货板块净流入7.05亿元,高居榜首。与此同时,电器机械及器材板块净流入资金也达到了6.89亿元。   广州万隆认为,券商受益于创业板,主要体现在直投业务、承销业务等方面。直投业务方面,从2007年直投业务试点启动以来,已超过十家券商获得试点资格。如果年内创业板顺利推出,那么直投业务将成为券商盈利的重要增长点。   业内人士认为,在承销业务方面,创业板推出后中小企业上市的数目将明显增加,对于具有承销资格的券商而言,承销的市场空间将明显增加,对于承销业务收入的提升将有积极的作用。据初步估算,按创业板初期融资约200亿元的规模计算,那么算上IPO项目募资额3%、配股和增发项目募资额2%的行业平均水平,券商今年下半年能够从创业板上市中获得的收益已经高达10亿元。   相比之下,此前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的有色金属个股,14日出现了一定回调。其中,黄金股在经历急涨后回吐明显。有色采选板块全体净流出资金5.10亿元,远超其他行业。此外,钢铁股也疲弱,黑色金属加工板块净流出1.60亿元,橡胶(资讯,行情)制造板块净流出1.35亿元。   个股方面,特变电工最受追捧,净流入3.09亿元。轮胎类个股则遭受普遍抛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