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者:秦时明月
内容:[i=s]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 于 2009-9-18 06:28 编辑 [/i] [b][size=5]“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五保老人感受敬老院发展变迁[/size][/b] 信息来源:马鞍山日报|2009-09-18 说起敬老院20多年的变迁,今年72岁的当涂太白长江敬老院王华兴老人最有发言权。 1985年,当时的龙山桥乡利用一所废弃的村小学校创建了敬老院,这也是当涂县第一座敬老院。当年47岁、身有残疾的五保户王华兴就搬进了敬老院。“那时的条件和现在没法比。”王华兴回忆说:敬老院房屋虽不能说是危房,但也破烂昏暗,院里长满了杂草。当时,对农村群众而言,敬老院简直就是脏、差、穷的代名词。老人们对那里是避之唯恐不远,那是没儿没女的五保户才去的地方,经过动员,最后七八位老人住了进来。 改革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敬老院也在悄悄地变化之中。1987年,龙山桥敬老院迁至半山坡上,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设施陈旧,管理水平滞后,服务质量不高,包括王华兴在内,只有10来位老人入院居住。敬老院面貌发生大变化是2001年,镇里投资56万元,在现常韦村的乌山脚下,建起了新的敬老院。敬老院有了电视室、娱乐文化活动室、浴室、饭厅等生活配套设施,五保老人增加到60多人。“那时起,我才真正感受到在敬老院的幸福生活。”王华兴高兴地说。 9月15日,记者走进全省规模最大、全国一流的太白长江敬老院,正和大伙儿开心地打牌的王华兴老人显得特别有精神,“这是我第4次搬家了。4次搬家,‘家’是越搬越好。”提起敬老院的生活,老人心情十分激动:“你看,在敬老院,我们吃得好、穿得暖,有零花钱,闲了还有伴儿一起玩,我们是享了福哦。” 记者看到,敬老院交通方便,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大路直通到院门口,院内外绿树环绕、环境安静;房间里床铺干净整齐,卫生间整洁明亮,没有一点异味,老人们每天聚在一块,其乐融融。 敬老院院长黄玉兰介绍说,2007年7月,总投资2569万元,可集中供养500名老人的新敬老院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5月6日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建成的敬老院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主要分敬老中心和托保中心两大功能区,敬老中心有8栋住宿楼,136套房间;托老中心共有4栋公寓楼,68套住宿间。敬老院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综合办公楼、餐厅、洗浴中心、康疗室、理发室、超市等。文化活动设施有图书阅览室、健身房、棋牌活动室、户外健身路径等。种植、养殖区有蔬菜园、植物园、水产园、畜牧园等。目前,敬老院入住五保对象154人。 据当涂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涂县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以改善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条件、提高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为目标,积极推进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全县农村敬老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现有在册五保对象4240人,敬老院17所,其中入院五保对象1696人,入院率40%,散居五保对象2544人。供养标准为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年2400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年2100元,由县财政按季将五保款全部打卡实行社会化发放。真正实现了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要求。   
天天向上 回复:真正实现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