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钢花飞溅奏华章
作者:秦时明月
内容:马鞍山是缘钢立市的,是新中国新生的“千里马”……
1953年,时任安徽日报记者的张振国赴马鞍山采访,那时还没有马鞍山市,一座叫马鞍山的山脚下,有几座日伪废弃的小高炉和一个叫金家庄的小村庄。当时马鞍山核心领导机构是刚成立不久的“中共马鞍山铁矿厂总支”。张振国就是来这里采访炼铁小高炉改造和扩建工程的,写的第一篇稿件是报道马鞍山炼铁小高炉于1953年6月1日正式开工。
当年9月16日,重新改建后的第一座小高炉,炼出了第一炉铁水。从此,改写了华东地区“有矿无铁”的历史。1958年3月9日,当时的马鞍山铁矿厂炼出了第一炉钢。同年8月1日,经安徽省委决定,撤销马鞍山铁矿厂,成立马鞍山钢铁公司。1964年7月29日,马钢成功轧制出我国第一个直径840毫米的辗钢整体车轮。
当中央政府将马钢车轮轮箍厂的建成,同大庆油田投产、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和原子弹爆炸一起,列为我国工业和国防建设的四大成就向世人宣布的时候,消息震惊了海内外。
可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前,马钢车轮的时速仍徘徊在80公里。然而这之后,马钢连克中国铁路6次大提速难关,开发出时速达320公里的高速车轮。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动车组高速车轮研发计划今年上半年通过评审后,将于下半年装备国产动车组,这将填补我国不能生产高速车轮的空白,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人人有学上、人人有医疗、人人有房住、人人有水喝、人人有饭吃”,是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对市民的“五有”承诺。自2006年以来,马鞍山已实施50项民生工程,涵盖了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该市每年都将新增财力的60%用于改善民生,仅去年就新投7.63亿元,今年投入将达9.9亿元。目前,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并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农村新型社会化养老制度,率先实行了医疗、就业、低保、上学等城乡一体同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退养人员基本生活费和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五保供养标准、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均为全省最高。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以内。
2005年,首次公布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马鞍山市城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位列第六;人居环境质量位列第七;2008年,该市五项主要人均指标再夺全省第一。今年1月20日,马鞍山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马鞍山也是全国少数几个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桂冠于一身的城市之一。 4月份,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马鞍山市的生活质量竞争力名列全国第9位。
边走边爱 回复:马鞍山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黄昏以后 回复:马鞍山,继续加油
ahut 回复:马鞍山
向前向前!
真没有 回复:马鞍山,加油!!!
乞丐 回复:“人人有学上、人人有医疗、人人有房住、人人有水喝、人人有饭吃”,是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对市民的“五有”承诺。
为这承诺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