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胶片,不需回放,也有记忆
作者:秦时明月
内容:来源: 皖江在线-马鞍山日报
2009年的马鞍山,一如吹拂而过的江南暖风,吹拂着平实的祥和以及在暖风催动下饱吸阳光雨露的草木;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们,享受着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幸福,目睹着城市日益的变化和节节生长的踏实,他们在忙碌中通过一条条新拓宽的雨山路、佳山路、湖南路、花雨路和平坦的城际高速公路,丈量马鞍山与邻城的空间,在奉献中盘点自己的收获与感动。人际间的善良与温暖在记者的指间欢快地表达,为前行中的遗憾与完善挥一挥手,像轻雾一样散去。
2009年,带给人们巨大惊喜的马鞍山大桥已经动工在建,宁安城际列车也悄然铺局。如果爱,其实马鞍山去南京、上海一直都挺近。商场的血拼,并没有伤城,而是有点动了原来的规则,面临即将启动的宁马公交异城同享和已经实施的上海马鞍山医疗一卡通,幸福的马鞍山市民们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幸福感。图书馆的竣工、博物馆的开馆、街头园林对市民的免费开放,设计创意的城雕,文化的夜宴………无极是城市无端的想象,无穷的变数,让城市带着渴望奔跑,2009年又将是新的起跑之年。
【如果·爱之读者感言】
慈善活动
“当时,你需要一次感动,我需要一次援手。我以为活动一结束,我们就会分开,没想到我们一直在一起。我以为你来过一次就行了,却没想到从绿荫行动到新年梦想,每一次的慈善爱心,都有你的身影。”
-新闻联播◆镜头一
我市开展“慈善就在我们身边”系列宣传活动
2008年5月,市慈善总会联合《马鞍山日报》召开推荐“慈善平民”典型人物座谈会。市慈善总会与《马鞍山日报》联合开展“慈善就在我们身边”系列宣传活动,目的是通过“慈善平民”先进典型事例的宣扬,弘扬“人人可慈善”的理念,逐步形成“慈善光荣,奉献可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次系列典型宣传着重彰扬一批“不是很富有,但有一颗善良的心;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坚持不懈做善事;不一定有惊人之举,但善行能给人关心温暖;不一定是知名人士,但因为其善举而有一定的良好社会形象;不一定捐赠了多少款物,但热心组织和发动大家从事慈善的“慈善平民”典型。会上,推荐了一批“慈善平民”典型人物,他们的事迹将陆续在马鞍山日报刊出。(本报2008年5月报道)
-新闻联播◆镜头二
我市200名特困青年获12万慈善救助金
2009年9月2日下午,马鞍山市特困青年慈善救助金发放仪式在市行政中心会议中心举行。仪式上,有41名特困青年代表共获得24600元的救助金。
该项活动是由市区县关工委、共青团、妇联联合审议,提供200名急需救助的特困青年名单,市慈善总会负责提供慈善救助金12万元,每名特困青年一次性救助600元。(本报2009年9月报道)
-新闻联播◆镜头三
我市2009年度百万元慈善资金助学活动启动
2009年8月26日上午,在市行政中心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厅举行了“马鞍山市2009年度百万元慈善资金助学活动启动暨大学新生助学款发放仪式”。
此次助学资金是在往年“慈善一日捐”活动所募集资金及“市房地产慈善资金”中列支100万元专项用于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本次共资助122名贫困大学生,其中市“房地产慈善资金”资助50名。现场有21位新入学大学生获得了每人3000元的资助。
(本报2009年8月报道)
【如果·爱之经典台词】
以下话语散见于本报近年报道
1.这个城市很温情很有容纳度。
2009年9月,本市一家媒体发布新闻说,马鞍山数千民工子弟可就读公立学校,文中的数据只是个初步的统计,但给外来民工子弟就学同城待遇的新闻随后就出现在本报的开学新闻中,年年报开学新闻,再没有比这篇《马鞍山外来民工子弟上学享受同城待遇》的新闻更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暖。因为当下的城市化,总是和进城的农民工紧密相连,如何让这些背着蛇皮袋、牵着儿女手从遥远的异乡来到我市的新马鞍山人共享城市化的好处,而不是在修完路、造完楼之后离开,并不再有机会回来。
如何给农民工子女同城待遇?这也许是共享城市化进程的良策之一,虽然可待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负担也会很重,但,没有人会阻止这样的进步。
2.“你总会问自己,善良离善行究竟有多远?看到那些关于贫穷与艰难的故事,你总会有些感动和伤感,于是,你不要再去逛商场了,我可以寄钱给那个快要失学的孩子;不去赶第二个饭局了,有时间我可以去做志愿者……在我们身边,有些人会把善良变成自己的善行。”
(本报2009年1月周末刊报道)
3.“希望不讲文明的市民要有责任心,要有荣辱观,要自觉改正错误,要主动加入到文明城市的创建中来。”一位市民对采访他的记者如是说。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已成了全国文明城市,但维护城市文明的行动还在进行中。
(本报2009年2月报道)
4.“因为那时,他的能力只能够帮一个人。在马鞍山这个文明的城市,一个遭遇过困难的人,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而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10年后就有能力帮更多的人。”
说出这番话的市民,我们至今不知道他姓啥名甚,但他的善举却让许多人都感动了。善良到善行其实不远,只需一次切实的行动就可,也许你以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帮不了什么人,其实只需要伸一次手你就会明白,你的力量很大。
(本报2008年12月报道)
5.也许很多人会问:行善需要奖励吗?就如我们会问自己“爱需要理由吗?”“还是要的吧,譬如他应该是个好人、他应该善良、他应该负责任,这些都能成为爱的理由,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给行善一个理由,也是马鞍山这个城市的一个创举。”(本报2007年10月报道)
我市出租车爱心车队及其的哥黄辉飞车南京献血救人的感人事迹,在感动马鞍山市、南京市及苏皖周边人们的同时,迅速地传播到全国各地。2007年8月3日,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编导刘超明、郑美芳等一行来到我市,继续追踪讲述这一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典型事迹。他们称赞黄辉及爱心车队的事迹是马鞍山市长期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代表,是马鞍山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此外,马鞍山市“爱心车队”从2002年到2009年,“爱心送考”活动已经走过了整整八个年头。八年来,爱心送考共2500余人次,赢得了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肯定。
这些活动,在读者记忆中的新闻人物告诉我们:如果行乐要及时,那么行善更要及时。其实,很多时候,行善与行乐就是一回事。行善了,快乐就在你身边。
乞丐 回复:“如果爱”先支持一下:victory:
我想买房 回复:应该支持 :victory:
黄昏以后 回复:路过,支持一下
天天向上 回复:太多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