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园林中

作者:秦时明月
内容:来源: 皖江在线-马鞍山日报 我家住在马鞍山市梨苑小区,出小区向北行约500米,就是佳山公园,沿着山体建设的园林,是我和太太踏径觅幽、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其实,市区的南湖公园离我家也不远,走约800米,就可看到满湖秀色。   我哥哥家住在马鞍山市瑞慈小区,出小区西行400米,就是永丰河游园。游园一侧,两年前又建成了一座市政广场公园。哥哥和嫂子见天带上一架半导体收音机,沿着花园大道来到永丰河畔,在花红柳绿中走走,又到气势恢宏的市政广场公园逛逛,心情自然是开朗舒坦。   我妹妹家住在雨山湖畔的一座普通公寓里,出公寓,向右拐数十步,就是雨山湖公园和鹃岛公园。她和妹夫常在饭后茶余之际来到湖畔,踏踏小径、走走小桥、看看绿波、听听鸟音、闻闻花香。她向我们炫耀:市政府送了她家两座大公园。   我们兄妹三家都是工薪阶层,自然不会刻意选择居住地点,但却都居住在城市园林中,这决不是巧合。打开马鞍山市区新地图,看看城市园林布局,瞧瞧全市各个居民小区所处位置,你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居民小区都靠近一座或者几座城市园林,真可谓城在园中,人在画中,十几万户市民生活在如诗如画的园林中。马鞍山自1956年建市以后,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注重绿化美化、建设园林。1996年,这座新型的工业城市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此后,各届市委、市政府各显神通,为园林城市锦上添花,为工业城市增添秀色。于是,一座座山水园林、文化园林、广场园林、街头园林、小区园林、企事业单位园林应运而生。如今,市民们走出水泥楼房,就可亲近自然;跨出居住小区,就可享受园林的美丽、温馨、精致和诗意。   九山环三湖,是马鞍山市历届市委、市政府为市民打造山水系列园林的精细作品。九山,是指雨山、佳山、马鞍山等九座小山,皆立于城中,经过多年的梳妆打扮,如今已是绿波荡漾、绿韵四溢、花香四季、林深园茂。市民就近上山,就可踏绿觅幽、闻花听鸟、坐拥山林。三湖,是指北湖、雨山湖、南湖,镶嵌在九山之中,由北向南,一路迤逦,迤逦出湖中绿岛、湖岸柳烟、湖上帆影,也迤逦出湖畔的森林、草地、亭台楼榭、花团锦簇,然后汇集到玉带般的永丰河中,载着两岸的景点,潇潇洒洒飘出城外。市民就近入园,就可沿湖沐绿、走湖观景、下湖泛舟。翠螺出大江,是马鞍山市历届市委、市政府为市民打造文化园林的经典作品。翠螺,是指翠螺山,又名采石矶,壁立长江南岸,素以奇秀著称。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登山高吟开始,1200多年以来,先后有千余诗人歌吟翠螺,留下诗歌千余首。以诗歌为主线,马鞍山在保护和开发并用的过程中,把翠螺山打造成真正的诗山。太白楼、捉月台、李白衣冠冢、蛾眉亭、三元洞、广济寺等众多古迹,经过修旧如旧、园林链接,如今已成了一条流淌的诗河。当代大书法家林散之纪念馆、徽硯馆、三台阁、古栈道、锁溪河、万竹坞等一批景点的新建和修复,又为这座诗山凭添了许多诗情画意。登翠螺、吟李白、寻诗魂、观大江。今日翠螺山,是市民走进诗歌文化的圣地,也是闻名苏皖两省的文化园林景点。   半城湖水半城山,一城园林秀江南。马鞍山,这座60年前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了工业名城、绿色名城、园林名城。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4%,人均公共绿地8.8平方米。这是绿色城市的标志,绿色彰显在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中。不过,你若问我马鞍山市的园林究竟有多少,我这个老马鞍山人还真说不清。我能数出的大型山水园林就有雨山湖公园、南湖公园、北湖公园、鹃岛公园、雨山公园、佳山公园、濮塘风景区。我能数出的大型文化园林就有采石风景区、李白墓园、朱然墓园。我能数出的大型广场公园就有幸福广场、花雨广场、市民广场、节庆广场。一座中等城市,一座工业城市,拥有如此之多的园林,足见其园林化程度之高,这是马鞍山人的幸运。   美丽的城市,幸福的家园。家住园林中的马鞍山市民,为此而感到自豪。他们热爱自己的城市,珍惜自己的家园。马鞍山市2009年1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里头有一份园林建设,也有一份市民对绿色家园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