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确曾为美军充当间谍

作者:ahut
内容:[i=s] 本帖最后由 ahut 于 2009-9-19 07:54 编辑 [/i] [size=4] 无论海明威在中国期间是否为“双重间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海明威的确成了美方间谍,其任务是打击纳粹分子。[/size] [size=4][/size] [size=4] 热爱冒险的美国 “硬汉小说家”海明威,生前死后,疑团无数。最近,《卫报》又爆出一条消息——新近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间谍:克格勃在美国的兴衰》一书中,首度曝光海明威曾于1941年被招募为前苏联情报机关克格勃的间谍,可惜的是,他从未得过任何情报。[/size] [size=4]《间谍》一书的作者之一,亚历山大·瓦西里耶夫也曾是位克格勃人员,他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获准进入苏联情报机关档案馆,并用数月时间抄录了一部分秘密文件,其中就包括海明威的那段“黑暗过去”。为增加可信性,亚历山大在新书中,大量引用了克格勃档案中关于海明威的记录:“厄内斯特·海明威,代号‘阿尔戈’,1898年出生。美国公民,作家。1937年,他在西班牙期间,曾多次撰文声援‘人民前线’,激烈抨击西班牙议会与美国政府中的分离主义分子。”[/size] [size=4]“[/size] [size=4] 1941年,因意识形态及立场接近,阿尔戈在出发前往中国前,被吸收进来。在中国期间,并未与他取得联系。”不久后,海明威去往哈瓦那,苏联工作人员再次与他见面。在他离开古巴前往欧洲前,类似的会面又有两次。此后,海明威与苏联情报人员不断接触。“虽然他反复表示渴望且乐于为我们提供帮助”,但事实是,“直至1948年他也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鉴于这一情况,1949年克格勃在美国的分站,理智地将海明威列入首批失去联系的情报资源名单中。[/size] [size=4][/size] [size=4] 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40年代末,由于克格勃在美国的间谍网因重要特工叛变一度瘫痪。为解燃眉之急,1950年,克格勃莫斯科总部要求美国站尽快恢复此前 “废弃的资源”,海明威的名字便在其中。然而,美国站却回复总部说:“据查,阿尔戈曾不止一次在文章中抨击苏联。”海明威的“克格勃间谍”生涯是否因“抨击罪”而结束,《间谍》一书并没给出答案。[/size] [size=4][/size] [size=4] 其实,海明威不是第一次被爆为间谍。2006年,由美国波托马克出版社出版的 《海明威在中国前线》一书爆出,海明威1941年被派往中国,是作为美国间谍,为美国收集情报。该书依据的史料是美国普林斯顿图书馆收藏的,一封长达6页的海明威从未发表过的书信,收信人是当时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写信日期为1941年7月30日。海明威在信中称,在他去远东之前,摩根索的机要秘书怀特先生,叮嘱他留意中国情况。而他返美后也的确交了一份8页的备忘录。[/size] [size=4][/size] [size=4] 但美国方面却评价海明威的备忘录有“哗众取宠之嫌”。以中国之行期间采访周恩来为例。海明威在文中大量“引述”了周恩来的见解,“而据当时的翻译回忆,一个小时中,周恩来只说了三句话,其他时间都是这位作家独自讲演。”从时间上看,1941年,刚好也是海明威被爆出加入克格勃的时候。因此有人怀疑,这位天生喜好冒险的作家,不过是在接受了美国政府的使命后,为寻求“双面间谍”的刺激感,才主动与苏联方面联系的。[/size] [size=4][/size] [size=4] 无论海明威在中国期间是否为 “双重间谍”,1942年夏,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身处古巴哈瓦那的海明威,的确成了美方间谍,其任务是打击藏匿于该地区的纳粹分子。1942年8月,海明威向美国驻古巴大使馆提出建议,组建情报组织。大使对海明威的游说非常信服,于是双方协议,大使馆将资助海明威在当地组建一个秘密谍报组织。[/size] [size=4][/size] [size=4][/size]
ahut 回复:海明威写作图
ahut 回复:[size=4] 就这样,海明威正式为美国政府效力,并每月从大使馆领取1000美元活动经费。海明威给自己的谍报网取名 “罪犯工厂”,这个名字倒也贴切,因为他招募的情报员”大多是醉鬼、赌徒、皮条客、花花公子。海明威每天在他最喜欢光顾的“佛罗里达”酒吧“听取”部下的汇报。[/size] [size=4][/size] [size=4] 大概他觉得这样的间谍生活不够刺激,1942年10月,海明威开始了“秘密猎杀德国U型潜艇”的行动。小说家为他的私人渔船“派拉”号,配备了一个大功率电台、一具双联重机枪和一大堆手榴弹、炸弹。之后,他每日前往加勒比海巡逻。只可惜,和“罪犯工厂”谍报网一样,海明威的“猎杀行动”同样无功而返。[/size] [size=4][/size] [size=4] 只有1942年12月,海明威激动地向大使报告,“派拉”号发现了一艘U型潜艇靠上了西班牙邮轮“德康密拉斯”号。海明威讲得绘声绘色。但事后,美国方面调查出,包括这次“几近成功”的“猎杀行动”在内,海明威在工作期间汇报的情报大都是编造的。于是,时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胡佛贬损其为“半吊子间谍”。迫于压力,大使布雷登只好责令海明威中止其情报工作。[/size] [size=4][/size] [size=4] 1943年,海明威解散了他的谍报网,此后多年,美国政府很少提及海明威在巴西的经历。也有种说法,作为补偿,美国政府后来以海明威在法国充当战地记者期间表现英勇为由,向他补发了铜星勋章。然而不少人知道,海明威在参与诺曼底登陆的报道时,不过是站在山崖下,远远地望了几眼。[/size] [size=4][/size] [size=4] 其实,无论海明威是否做过“双料间谍”,他最重要的身份,仍是伟大的作家。那些亦真亦假的传闻,大多会淹没于时间的尘埃。流传下来的,只有他的作品。 (本文来源:文摘周报 作者:罗屿)[/size]
易网人 回复:{:4_208:}果然是间谍!
黄昏以后 回复:披着作家的外衣的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