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品位 改善人居环境

作者:欧阳北北
内容:[size=4][attach]43595[/attach][/size] [size=4][/size] [size=4]道路改造扮靓家园[/size] [size=4] 道路平整了,店门前高出来的坡度降低了,排水管道畅通了……改造后佳山路更美了,商业氛围也浓了,在佳山路上开花店的严国兰看在眼里,喜在眉梢。佳山路“白加黑”改造完工后,给她带来的实惠可谓多多。 “修路以前,店门前有个很高的斜坡,很难将车停在路边,很少有顾客来光顾我的生意,现在路变平整了,来光顾的顾客也多了起来。”跟记者聊天时,严国兰难掩内心的兴奋。[/size] [size=4] 佳山路上商铺林立,人气旺盛。自从道路进行“白加黑”改造后,昔日生意红火的佳山路两侧店铺,因封路施工人气大减。刚开始修路时,和佳山路上部分商户一样,严国兰也颇有怨言。严国兰跟记者坦言说,她以前的生意本来就一般,道路封闭改造,生意就更清淡了。路不通,行人少,自然没生意可做。后来,看到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对挖开的路口及时恢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沿街商家的损失,这让严国兰很感动。[/size] [size=4] 为表达感激之情,严国兰还给施工人员送了一面锦旗。 眼看马路越修越漂亮,严国兰觉得佳山路改造完工后,人气会更旺,于是她也把店门装修了一下。“改造后的佳山路漂亮,气派,这对我们做生意的来说,是个好消息,虽然改造期间我们受了点损失,但最终我们是会从中受益的。这不,佳山路现在的人气比以前旺多了。”严国兰说。[/size] [size=4] 和严国兰一样,在佳山路改造过程中,沿路两侧的商家也没闲着,纷纷对店面进行升级改造,有的重新装修了门面,有的在门头上安装新的广告牌,有的扩大了经营规模。开面馆的小赵就是其中一个。小赵说,他花了3万多元,断断续续停业十几天,把店面彻底装修了一下,新安装了桌椅,整个面馆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亮堂多了,来吃的老主顾都非常满意。 不光是店面变漂亮了,环境卫生也变好了。佳山路上有很多小餐馆,生意都很好,特别是晚上,夜市很红火,但不少商户,随地丢放垃圾。现在,路面干净整洁,环境卫生改善了很多。一位在佳山路开大排档的老板跟记者笑称,这么漂亮的马路,大家也不好意思再乱丢乱倒垃圾了。[/size] [size=4] 和佳山路一样,此次改造的湖南路和花雨路,都让生活在周边的居民为之眼前一亮。湖南路的立体绿化,让马路跟公园一样,沿途还有公园、小品、雕塑等设施。“每天吃过晚饭以后,我都要和老伴一道,到佳山公园逛上一圈。”家住大北庄的退休职工潘明海感慨地说:现在走在湖南路上,处处都能看到风景,尤其是晚上,湖南路上的亮化看起来赏心悦目,“推开窗户像是花园,走出家门像是公园”。[/size] [size=4] 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改善城区道路通行能力,提升城市品位,今年6月10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湖南路、花雨路、佳山路进行“白加黑”综合改造。 该市市政部门利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大转盘拆除、病害路基处理、管线移位、雨污分流、沥青摊铺、侧石安装、路灯安装、公交站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接下来,市政部门利用一个月时间对侧平石、人行道、雨污水井等进行细致整治,将湖南路、花雨路、佳山路打造成精品工程。同时,该市园林部门从改善环境、提升园林景观和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对3条路及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园林部门投资950万元在3条道路上分别增加人行道分车带及中间分车带、花灌木,全力提升3条道路的绿化建设水平,另外还通过小品、景石、浮雕等多种形式,在3条道路的两侧进行文化建设。[/size] [size=4][/size] [size=4][attach]43594[/attach][/size]
欧阳北北 回复:[size=4]多方努力营造文明网络环境[/size] [size=4] “我记得是今年9月1日,安徽新闻播报了佳山社区网吧规范经营的情况。”说到这,张奋根老人挺自豪的。作为网吧监督员,她与两个朋友负责4个网吧。[/size] [size=4] 张奋根说,每周两到三次,他们都会随机抽查由他们负责监督的网吧,重点是查看未成年人进网吧上网情况。其实,他们不仅是看有没有未成年人,还会检查网吧里的消防设施、安全通道。“网吧管理人员也很配合我们的工作,两年下来,没发生过打架、吵闹等行为。”[/size] [size=4] 不仅是群众的参与,马鞍山市还拥有相应的法规和科技手段。该市文管办主任常勤宪告诉记者,在治理文化市场方面,马鞍山已制订一部统一的行政执法标准,即《马鞍山市文化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标准》,统一标准后,执法行为更为规范,杜绝了执法的随意性。[/size] [size=4]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高科技的运用。”常勤宪介绍,截至今年8月中旬,网吧监控技术平台已经安装完成,这个平台可以对有害信息进行封堵。“下一步,我们计划在网吧安装第二代身份证刷卡机,以提高监管效率。”[/size] [size=4] 营造文明上网环境,加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据了解,马鞍山教育行政部门一直要求各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要求家长依法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监护,引导他们增强自律意识,同时也要求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校园绿色网吧,开展健康上网行动。[/size] [size=4] 当然,这项工作是长期的,正如张奋根所说:“工作很平常,但需要耐心和热心。只要全社会一起努力,便能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size]
欧阳北北 回复:[size=4]市博物馆图书馆: 文明传承的新载体 流连在马鞍山市博物馆,近距离接受文化熏陶,充分领略诗城厚重的历史文化;走进马鞍山市图书馆,看书读报充实自己,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个国庆长假,越来越多的人在走亲访友、亲山近水之余,选择了这样一种别有意义的度假方式。节日里,马鞍山市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两座公共文化场所,为人们端上了一道丰盛的免费文化“大餐”。 市博物馆: 众多目光“聚焦”历史 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之间,始终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关联。走进博物馆,如同坐拥这座城市的文化客厅,而它向世人亮出的正是一张见证着这座城市辉煌历史、兴衰成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城市名片。 马鞍山市博物馆承载着马鞍山人的集体记忆,玉人把人们的记忆带到了新石器时代,“镇馆之宝”——商代的青铜勾连云纹铙令人叹为观止,西晋的青瓷魂瓶、大量的六朝墓葬出土文物等让人百看不厌……大批的“宝贝”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参观,从文物中追寻历史,从老照片中寻找记忆。据该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自5月1日正式开放以来,平均每月要接待2万多人次,特别是国庆长假,8天时间就接待了近万人次。“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通过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充分展示了江东大地5000多年的文明进程和当代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让人们感受历史的积淀,享受文明的成果。”该市博物馆馆长殷春梅告诉记者,市民在参观博物馆时,也表现出了高素质。“很多市民来参观时,没有嘈杂,没有喧闹,不乱丢杂物,不触碰文物,安静地享受着文化的体验,体现了文明之城应有的素质和修养。” 市民潘松亭说,他在马鞍山生活近50年了,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没想到这座年轻的城市会有这么多珍贵的文物,有这么厚重的历史积淀,他为马鞍山能有这样高水准的文化设施而骄傲。市民孙女士说,博物馆建筑宏伟,展览内容丰富,能让市民更加热爱马鞍山,对下一代教育也很有好处。 市图书馆: 浓浓书香进万家 公共图书馆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交流思想、文化休闲的公共场所。马鞍山市图书馆充分发掘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延伸图书馆信息传播的方式,利用完善的服务设施,积极开展展览、讲座、报告等社会文化活动,将图书馆打造成为市民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文化休闲的综合性的文化教育基地。 国庆长假期间,马鞍山市图书馆内,浓浓的书香雅韵与节庆氛围水乳交融。据介绍,长假期间,该馆新增图书上架1401种共3040册,并在一楼展厅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画展,前来图书馆看书的市民也达到近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马鞍山市图书馆正式开放后,针对盲人这一特殊群体,还增加了视障人阅览室。阅览室内,专门铺设了盲道,盲人读者可以在这里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据介绍,目前,该馆视障人阅览室共有6000余册盲文书籍,包括医药学、文学、历史等门类,还有200余件有关科学知识方面的各类音像制品,为盲人读者提供了精神食粮。 一位盲人读者高兴地说:“新图书馆专门为我们盲人提供读书服务,我感到很高兴。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生活空间,在这里也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 马鞍山市图书馆馆长贾莉告诉记者,新馆正式开放以来,众多市民来这里享受读书的乐趣,很多市民利用休息时间来图书馆“充电”。同时,市民的文明素质也非常高,随地扔烟头、随口吐口香糖的人没有了,大声喧哗的也很少,大家都非常自觉,图书馆在安静中迎接一批又一批读者。今后该馆将进一步完善各种设施,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 就在图书馆的旁边,正在建设的大剧院由歌舞剧院、音乐厅和多功能剧场组成,建成后将极大地满足市民欣赏歌舞剧、音乐等文化生活的需求。 [/size] [size=4][/size] [size=4][attach]43601[/attach][/size] [size=4][/size] [size=4][attach]43600[/attach][/size]
清幽如梦 回复:佳山路、湖南路和花雨路变得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