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房改”呼声四起 政府解决住房难

作者:aweictt1
内容:一个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牵头,住房公积金监管司、住房与改革发展司和政策研究中心等相关司局一把手参与的调研小组,已开始调研十年房改的得与失。“目的在于谋划下一步住房制度该走一个什么样的模式。”住建部一知情人士介绍。从去年6月份以来一些专家学者不断提出的“二次房改”,终于引起了高层的注意。 [b]政府主导,提供平价住房[/b]   最近有媒体报道,目前国内住房总价值可能超过90万亿元,这一数字已经接近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高昂的房价使得城市居民需要花掉几十年的工资才能买一套房。   住建部本次调研之前,不断有专家呼吁深化房产制度改革,甚至明确提出“二次房改”。   2008年6月,发改委专家刘会勇较早提出了“二次房改”的建议。他指出:企事业单位应自建廉租房,租给单位职工居住作为过渡房,建房资金可以来自房改售房款。   今年4月,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建议:“二次房改”应该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平租房等由政府提供的房子应该占到50%,将目前未纳入政策性住房的中等收入群体纳入其中。他表示,当前的[url=http://www.house365.com/index.html][color=#0000ff]房地产[/color][/url]游戏规则不具有可持续性,地方政府靠高价卖地获得财政收入,而高地价直接导致房价上涨和普通百姓无力买房。[url=http://www.house365.com/index.html][color=#0000ff]房地产[/color][/url]市场是被有钱的投资者左右而没有遵从市场供需规律。房价水平已经超过职工正常的支付能力,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房地产业的制度规则下,造成的结果就是没有赢家。”   今年7月,住宅法专家李明等14位学者提出“二次房改”建议。提出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以“定地价、定建房标准、定税费率、定5%利润率,竞房价、竞建设方案,综合打分高者得”的方式,提供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   按照国际惯例开发商的利润通常不超过5%。房地产暴利带来了严重的恶果,一是破坏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二是挤占居民即期甚至远期消费能力,对其它消费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掏空了中等收入家庭上代人的积蓄和这代人未来的收入。有人说,一户住房消灭一个中产阶级。以北京城八区为例,2006年招标供地陆续建成的商品住房在2007~2009年的销售均价达到了2万元左右,高出公共住房合理房价1倍以上,房价的一半以上成为开发商的暴利。   [b]市场化大方向不变[/b]   “改革的第一步应梳理十年房改得失。”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尽管其中暴露了问题,但市场化方向是正确的。无论是政府还是专家,对十年房改的成绩基本肯定,大多认为“房改”瑕不掩瑜。   上一轮房改始于1998年的“23号文件”。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并建立职工住房补贴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作为开发商,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认为,“房改”意义重大,根本改变了住房供给体系,形成了市场竞争格局,许多人实现了从无产到有产的突破。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总结十年房改时表示:“在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6.7平方米提高到2000年的20.7平方米,2008年达到28平方米以上。”   房改迹象已然很明显,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市场化依然是大趋势。姜伟新在国庆60周年之际也曾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构建多层次、有区别的住房供应体系。  [b] 住房应是准公共产品[/b]   面对不断增长的高房价,相关部门在此之前也曾尝试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简称24号文件),强化了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对一部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保障住房制度,但房价依然我行我素。“23号文件是将住房市场化,而24号文件则是住房双轨制的开始,让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成为可能,但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制度性的约束。”陈国强分析说。   李明认为,二次房改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基本方向就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概括起来,就是“三种住房制度,三类供地方式,三支队伍参与”(三三制)。三种住房制度指的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制度、针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公共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和针对高收入家庭的商品住房体制。而相应的三类供地方式也分别为,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四定两竞”招标用地和商品房的“招拍挂”方式供地。其中,公共住房实行定地价、定建房标准、定税费率、定5%利润率,竞房价、竞建设方案的四定两竞方式,是二次房改实现的一个必要条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中间阶层的夹心层问题。据统计,中等收入家庭大约占城镇人口的60%,按照我国现有住房政策,保障性住房制度基本满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商品住房制度满足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但许多中等收入家庭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能享受保障房,被称为高房价压力下的“夹心层”。  [b] 矛头直指“土地财政”[/b]   “二次房改”矛头再次指向土地财政。“这些探索未明确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上的投入和责任,要想彻底地进行二次房改,必须改变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局面。”李稻葵认为。北京远东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姜炜认为,二次房改的实质就是平衡房价过高和保障房滞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李稻葵看来,实施二次房改,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购房者之间可以实现多赢局面。   不过,新的住房体系则牵涉到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各个环节和部门,并非住建部一家所能完成。李稻葵认为,二次房改应成立国务院住房改革协调小组,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央行等纳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