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清单”告诉你:诗城“幸福指数”在提高
作者:欧阳北北
内容:无论是规模还是标准,马鞍山民生工程每年都会跃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升的补助标准,范围越来越广的覆盖人群,一沓沓厚厚的“民生清单”,列出了这个城市不断上扬的“幸福指数”;丝丝入扣的民生情怀,亦结晶为诗城亮丽的城市品格。
日前,记者从马鞍山市民生办了解到,今年1至9月份,马鞍山市50项民生工程总体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累计拨付“民生资金”6.08亿元,占年度预算的75.06%。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这50项惠及全市120余万居民的民生工程中,多项保障制度走在了全省前列,不少保障标准位居全省首位。“民生脉动最关情”。50项细密的惠民政策,深入到百姓生活各个方面,织就起一幅和谐社会的画卷。
民生工程“扩面提标”
2009年,马鞍山市在已实施40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实施10项民生工程,使民生工程总数达50项,资金总投入达9.9亿元,比去年7.64亿元增长近三成。
截至9月底,各项民生工程均进展顺利。基本生活方面,城乡居民低保已完成提标扩面工作,保障标准位居全省首位;基本养老方面,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815人,累计发放878万元。基本医疗方面,新农合参保人数达53.7万人,支付补偿金5217.6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市区新农合并轨工作顺利实施,参保人数已达38.49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住房方面,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补贴第一批次补助资金305万元已发放;全市7084套廉租住房建设任务,已完工412套,其余10个项目均已开工。
在50项民生工程中,建设类项目达15个,总投资约3.92亿元。
由于该市民生工程起步较早,农村饮水安全和广播电视“村村通”2项工程已在全省率先完成;其他13项工程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提前完成;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路“村村通”、敬老院、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紧急救援中心业务用房、急救站建设等工程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多项制度成为全省“标杆”
今年,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使得农民的医疗待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就医范围更广、基金支付更多、药品目录更宽、慢性病种更全、农村学生待遇水平更高。与此同时,该市于今年7月1日起,将市辖区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和当涂县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统一上调至月人均300元,当涂县农村居民低保标准上调至月人均160元,调整后的城乡低保标准位居省内首位。
今年8月,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生育保障制度,使生育保险参保扩面人数翻两番;进一步完善了在全省率先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式的养保险制度;廉租住房补助政策由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乡医疗救助范围扩大到城乡低收入群体……
一项项民生工程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最直接、最现实的实惠。在这些民生工程取得实效的同时,该市还建立起一套民生工程建后管理制度,确保民生工程的长效收益。
据了解,该市在全省率先制订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了该市农村居民能长期、持续喝上安全、卫生的放心水;广播电视“村村通”在提前完成省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村里补一点、村民交一点、广电贴一点”的筹资模式,推进广电“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的质量和效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实施统一机构设置、统一药品采购、统一人员调配、统一业务管理的“四统一”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提高了服务能力,改善了服务环境。
乞丐 回复:没感觉到: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