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妈妈”
作者:奈何一笑
内容:最近,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永远是爱攀比,在孩子的教育上,以别人为标杆的代表。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人家孩子考上哈佛、剑桥,“中国妈妈”也会这样要求自己孩子。
而很多同学都在寝室“卧谈”:是乖乖顺着父母设计的航线行驶,还是像《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青楚、小样、霹雳那样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想法呢?
一个人的一生离不开四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而人的启蒙阶段,最重要的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教育。在家长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前苏教育家马卡连柯:“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的父母们都认为,儿女的人生是一艘船,掌舵的应该是有经验的水手,就是他们自己。永远把我们的梦想,当做是没出息的表现。我初中时有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播音主持,用声音去传递爱,用声音安慰每一个受伤的心灵。我希望我的想法得到父母的支持,但是父母的想法让我大失所望……父母认为我的想法很幼稚,甚至荒谬,最后我的想法成为泡影。
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理想一样有价值。中国的父母,总喜欢把孩子的一切给规定好、安排好,生活要安排好,人生也要安排好,目标给你定好了,道路给你找好了,等等等等。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那简直是做梦。中国妈妈和中国爸爸,确实是世界上最辛劳的,但最终是只有苦劳不见功劳。孩子最终还会认为,父母的爱是一把双刃剑,有安全感,但又不停地刺伤自己。
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也很理解这种心情,但他们却忘记了,其实只要让孩子成长就够了。美国人将“中国妈妈”当成贬义词,这并不是人家有意妖魔化“中国妈妈”,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对“中国妈妈”的一个提醒、一次警醒。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教育努力吧!
〇o依依の? 回复:我很爱我的爸爸妈妈,离开家,才知道原来对他们是如此的思念
桃の妖妖 回复:鄙视某些美国学校,美国人
简简单单 回复:顶下咱中国伟大的妈妈
嘴角上扬 回复:支持我老妈
仰望 回复:我很想回家看妈妈呢!我喜欢中国妈妈!
一天天, 回复:呵呵,每个妈妈教育的孩子都是含辛茹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