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如梦

作者:春兰秋菊
内容:旧游如梦 今天是大暑第三天,因有事我骑着自行车路过煤场,就被那熟悉的下煤棚所吸引,我情不自禁就走上那被磨擦发亮的铁板天桥,我惊奇地发现煤棚、车厢、天桥、煤坑……都变小了很多,也许是我长高了吧?一晃从薛家凹(小食堂)搬出来就有三十多年了。当我真真切切地伫立在煤棚前,我自然而然地将眼前的彩色景象和记忆中的黑白景象来个对比,煤棚的结构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右辅设的铁轨走向丝毫没变化、煤坑和天桥还是原来的模样、左边原先卸煤机改为取料机、煤棚内增添了二台螺旋煤机、更没有那手握铁锹挥汗如雨的场景……回忆之泉渐渐溢出记忆的围墙,让我旧游如梦! 那时我家住在山坳里的薛家凹(小食堂)。有三排黑瓦红墙小平房组成匚字形,东面是马钢厂区,南麓是营盘山,西边是奔流不息的长江,北靠是人头矶。我就生长在这个山坳里!在那个年代里,每家最大特点就是孩多家穷、少吃缺穿,父母膝下有深爱二男二女,一家六口人就靠父亲那每月46.73元微薄工资支撑着,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可羸弱的母亲年看在眼中急在心里,身体瘦长风都可吹倒,倒是一头的黑鸦鸦鬈头发,扎着一个蓬松的马尾巴一蹦一跳,俏丽而甜净。为了家里的孩子们能吃穿好一点,母亲悄悄求人帮忙,总算在装卸营找到一份卖力气的活——卸煤工。这可是一份繁重的体力劳动,对风吹就能倒的母亲可想而知,平时累得母亲就筋疲力尽,一到夏季劳动强度也不知增加多少倍。天,没有一丝儿云,早晨的热度随着太阳升腾而升高,红光又逐渐地化为了纯白色的强光,白色的光如箭一般射到地面,地上就像下了火,蒸腾、酷热、奇闷,简直使人窒息,煤场边的煤山不让一丝风进来,滚滚热浪把烤干的煤粉抛向空中,烈日炎炎下的煤棚更是沉闷,象锅炉一样的灼热烫人;瘦弱的母亲踏着热浪,扛着磨擦发亮铁锹和钢钎,在工友们协助下打开前后六个车厢门,然后顺着车厢边的铁梯攀登厢顶,煤在母亲一钎一锹下向下流淌,散发着潮湿和原古的气息;车厢内的煤在缓缓降低,母亲脸颊上的汗水象豆大的珍珠,劈嗒啪嗒落入煤中。一个半小时左右,我总算能在车厢板缝隙看到母亲的身影,这时的母亲像给水沐了一样,浑身上下都给汗水湿透了,脸上的汗水沾满黑色煤粉,汗水顺着发梢向下滴,如断了线的珍珠,黑色脸庞让汗水冲洗出清新沟痕,母亲好累呀!!幼小的我又能帮上什么呢?这时火车吞云吐雾一声长鸣,又要从新对位了(拉出空车厢,带入满车厢),天桥两边的车厢如不见头尾的高墙,密不透风,天热得发狂!有规而劳累的工作又开始了。我和弟弟只有静静地呆着,不知母亲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要下多少车厢煤、要流多少辛劳汗水、为我们要吃多少苦头……这时太阳像红色的轮子落在远处的山边上,母亲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还挑着又黑又沉重的柳条篱笆向家赶去,右手上还抓着边卸煤边收集五颜六色丝线,我和弟弟更像小鸡一样跟在母亲身后,这时的煤路上还热的发烫,脚心踏在上面要不赶快地提起来,就有刺辣辣的难熬。柳条篱笆用来烧锅做饭,五颜六色丝线为我们编织小巧玲珑的工艺品。 头顶烈日,骑车而归。后院的大铁门是敞开着,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全心看护着那五只老母鸡!我看到母亲又高兴又伤感,高兴的是母亲身心健康;伤感是岁月是如此无情,让母亲面如鱼网,两鬓如霜的鬈发随风摇曳! 母爱是有温度和色彩的,让我终生难忘! 现在卸一车厢煤,要是用螺旋煤机只须10分钟左右,要是用翻车机只要20秒。 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萂彦悦瑟 回复:羡慕楼主还可以见到小时候生活的场景,而我童年生活的地方早已被城市的发展淹没。连回忆都没有个落脚之处了。
春兰秋菊 回复:回忆能让时光倒流最好方法!
风栖梧 回复:往事如烟,回忆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