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了解的马鞍山的名人
作者:萂彦悦瑟
内容: 我们都知道李白,似乎只知道李白。其实,自古马鞍山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我想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但是你是否知道,这首诗和马鞍山有着很深的渊源。
这首诗的作者李之仪103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地棣(今属山东)人。宋神宗朝进士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迁枢密院编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州。 官终朝议大夫。词以小令见长,有《姑溪词》。
而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真是李之仪写于我们马鞍山当涂。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看到这个,大家就更熟悉了。小时候都背过吧--《千字文》。
自诞生起,已经1500岁的《千字文》,依然朗朗上口,依然通顺流畅,依然备受追捧。
《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正好1000个字。全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体系为主脉,既宣扬三纲五常、光宗耀祖等封建伦理观念,也论述敬亲孝悌、诚信洁身等传统道德修养内容,还包括许多自然常识和社会历史知识,可以说,是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启蒙读物。
而 这一经典蒙学之作,正是蒙学之祖周兴嗣 当涂一夜编就。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据史料记载,这部仅有一千字、两百五十句,哺育过百代炎黄子孙的大著,当年就诞生在马鞍山采石的宝积山。因为有了周兴嗣,姑孰大地也赢得了中国蒙学发祥地的美誉,更而成就了“”。
周兴嗣,其先人于西晋永嘉南渡时从河南迁徙到江南姑孰采石,在宝积山中安家落户。周兴嗣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在他十三岁时,就只身去京师建康,游学十余载。后回家在采石过着隐居苦读的生活。闲来常与江南名士吴均唱和,而名重一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
而这首一直作为我们中学教材的文学作品,也出自我们的故乡。
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字梦得,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诗豪。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嫉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欢迎补充!
min721 回复:西楚霸王 霸王祠
米芾在和县拜过石头
王安石游褒禅山
曹操 运漕
明朝时朱元璋的开国将领里面封侯的有俞氏兄弟(水军将领?记得不清楚了,英烈传里面看到的)
程门立雪的游酢 后来死葬在含山
。。。。。。。。
min721 回复:李白
李白的叔父 隶书大家 当涂太守李阳冰
残灯独酌 回复:[i=s] 本帖最后由 残灯独酌 于 2012-9-17 10:40 编辑 [/i]
[color=#4169e1][b][font=楷体, 楷体_GB2312][size=5]和县籍:
当代草圣——林散之。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有一代宗师之誉。生前曾十余次放歌采石,心仪先贤,素有“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愿望,因此,在他百年之后,马鞍山市为他设馆于采石公园内,以遂其愿。
张孝祥,南宋词人、书法家。绍兴二十四年,庭试第一,状元。
张籍,唐代两位最杰出的乐府诗人之一。
含山籍:相当的贫乏。
当涂籍:
陶谦,徐州牧。就是《三国演义》中临终前将徐州托付给刘备的那个陶谦。
陶安,明初翰林院学士。朱元璋十分宠渥于他,御制门帖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2楼说的都是客籍人,包括明初水军将领俞通海,像这样的一抓一大把。[/size][/font][/b]
[/color]
皖叶 回复:{:soso_e179:}
chc7211 回复:不错!
支持!
随遇而安MAS 回复:写得好!
马鞍山历史上名人不少,即便是现代,也有不少名人。
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风栖梧 回复:[quote][size=2][color=#999999]残灯独酌 发表于 2012-9-17 01:56[/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10829&ptid=206304][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和县籍:
当代草圣——林散之。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有一代宗师之誉。生前 ...[/quote]
这么多啊!!
残灯独酌 回复:[quote][size=2][color=#999999]风栖梧 发表于 2012-9-17 10:00[/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10925&ptid=206304][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这么多啊!![/quote]
[font=楷体, 楷体_GB2312][size=5][b][color=#4169e1]要算上客籍的,再来20个都没问题。[/color][/b][/size][/font]{:soso_e141:}
cfx 回复:[quote][size=2][color=#999999]残灯独酌 发表于 2012-9-17 10:46[/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10966&ptid=206304][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要算上客籍的,再来20个都没问题。[/quote]
不错,还真不少啊
tangjun830312 回复:林散之算当代马鞍山最有名的了
风栖梧 回复:[quote][size=2][color=#999999]tangjun830312 发表于 2012-9-17 22:37[/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11395&ptid=206304][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林散之算当代马鞍山最有名的了[/quote]
是的!我是相当的崇拜老先生滴!
风栖梧 回复:[quote][size=2][color=#999999]残灯独酌 发表于 2012-9-17 10:46[/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10966&ptid=206304][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要算上客籍的,再来20个都没问题。[/quote]
你可以和萂版一起来做个全面的总结,并编辑成书了。;P
lalien 回复:貌似我只知道刘禹锡
若有若无 回复:原来我身边的城市曾经有如此的辉煌,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