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见青山
作者:ssz1951
内容:悠然见青山
沿新建的向霍大道前行,中途一拐,驶入水泥铺就的小路,穿过几片农田,即进入了一条山沟。车行其中,宛如扑入了绿色的海洋,满目郁郁葱葱,处处鸟语花香,沿途星星点点的农家房屋新颖别致。大约五、六分钟后,停在了一座红砖青瓦,略显简陋的房前,此房坐北朝南,背靠小路,面对一片旷野,过去便是连绵的青山。文友老周跳下车,笑着说:“寒舍到了,欢迎参观。”
老周其实不算太老,尚不到耳顺之年。高高的个子,俊朗的面容,乌黑而茂密的头发令人羡慕不已。但更令人羡慕的是,还在我们这些人坐而论道向往山野之时,他已悄然在这条僻静的山沟安家置业,过起了半城半乡的农耕生涯。
院墙外,一族族盛开的月季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院墙上,铺满了青翠欲滴的爬墙虎,蔷薇花繁星似的密密点点,也在枝头艳耀。屋西有个菜园子,辣椒、茄子、大葱等蔬菜及点缀其中各种盛开的鲜花比比皆是,各展风姿。十余只鸡们在护网内或昂首散步,或低头觅食;而围拢其间的林子中,鸟们在争相一展歌喉。
细看过去,枣树、杏树、桃树、李树、枇杷应有尽有。最令人惊讶的是几颗高达数米的茶树,是老周专程从黄山那边,以每株2000多元的价格购置而来的。“这株茶树我作了嫁接,待开花之时,五彩缤纷,别具一格啊。”老周自豪地说。
老周将“寒舍”收拾的很是清爽,特别是卫生间与厨房的设置,一点也不比城市差。“既然在这住下来了,就不能马虎,生活质量还是要保障的。”
晨曦初露,老周沐浴温暖的朝阳,视察他的园子,如同将军检阅他的部队;而下班后,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光,伺候这些生机勃勃的花草、菜蔬,逗小鸡们玩耍,是他愉悦心神、开心忘忧的最佳调剂。
时值初夏,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夹带着丝丝甜味儿的花香,山野的风也裹来丰富的负离子,深吸几口,顿觉神清气爽,不由使人浮想联翩。
其实,自古至今的文人骚客大都有着浓烈的田园心结,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人生一大快事。尤其是人生步入中老年阶段,岁月的沧桑稀释了功名利禄的欲念,更是令人多了一份淡出江湖的潇洒,一份归隐田园的恬淡。
老周便是如此,他自小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桐城,浓得化不开的乡村情愫伴随了一生;加之夫人又是学农林专业的,毕生与树木花草打交道,这就注定了他必然与乡野有着不解之缘。但,反观许多与老周有着同样经历的人,最后还不是终老城市吗!
那么。老周毅然移居“寒舍”,究竟还有何种因素呢?我大胆猜测,一是可能与他为人比较低调有关,能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世间的一切。其实低调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人生修养,更是一种胸襟和生活态度。能够修炼到此境界,便能居庙堂时不骄不狂,处江湖时豁达大度。试想,远离都市,必然减少各种交际和交往,需耐得住寂寞,忍受得冷清,放弃点什么。挣脱一切纷乱和尘埃,抛却诱惑和欲望,没有淡泊人生的品格,断难做到!
还有一种可能,我们生活的城市污染日益严重、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发展,交通、通讯工具的普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不复存在,人们实际上被迫成为一台台移动的“吸尘器”。逃出城市,是很多人的愿望。然如我辈囿于各种制约,尚停留在“口头革命派”,而老周等则是先行者罢了。
退而不隐,在这宁静怡人的山沟,老周才思横溢,写就一篇篇精辟的散文大作,为大众献出了丰盛的精神大餐,这也使得“寒舍”大放异彩,成为本市文人趋之若鹜的所在。
残灯独酌 回复:[font=楷体, 楷体_GB2312][size=5][color=#4169e1]抛开世俗的烦扰,放下心中的杂念,隐士的生活洒脱怡然。无拘无束,有自在,得真性情。[/color][/size][/font]
舞红夕阳 回复:谢谢你为我们献出了这篇丰盛的精神大餐,清新,洒脱,好文采!我们好像见过面,珍重友谊。
美女与野兽 回复:文采好好,学习。。。我都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写一篇好的文章了。。
←芳公子~ 回复:好文采
千冰龙 回复:好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