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还是一幕双簧 悍马能否真正成为“汉马”?

作者:小诺儿_cj
内容:[i=s] 本帖最后由 小诺儿_cj 于 2009-6-5 10:23 编辑 [/i] 一个是美国老牌汽车企业通用旗下的知名品牌[color=dimgray]悍马[/color],一个是中国西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四川腾中重工。按一般思维,无论如何也难以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然而,6月2日及3日,通用及腾中重工先后发布声明称:后者已就收购悍马品牌一事与前者达成初步协议。一石激起千层浪:是金融危机下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还是双方共同导演的一幕“双簧”大戏。 赞许也好,质疑也罢,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悍马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汉马”,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诺儿_cj 回复:[b][color=darkred]腾中重工“躲猫猫”公关公司“打太极”[/color] [/b] 6月3日,在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网站的新闻中心头条位置,一篇题为“腾中重工与通用汽车就战略收购悍马进行深入磋商”的文章非常吸引眼球。 文中称:腾中重工和通用汽车6月3日就双方达成的协议细节对外确认。根据交易条款,腾中重工将享有使用悍马品牌的权利,并获得其关键高级管理层及营运队伍。腾中重工还将承续与悍马经销网络相关的现行的经销商合约。另一方面,作为整体交易的一部分,腾中重工将与通用汽车就总装、部件和材料供应的长期合同进行磋商讨论。据通用汽车早前的声明,预期交易完成后,3000多个在美的就业机会得以保留。协议的最终条款尚待最终磋商决定。 文中还透露:按计划,此交易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末完成交割,但尚需要等待惯例性的交割条款的达成以及监管机构的批准。目前,有关此协议的财务条款将不对外公开。 除以上内容外,有关通用公司及腾中重工这次“合作”,双方均未再透露任何细节。连日来,虽经众多媒体多方“围追堵截”,腾中重工企业负责人自始至终“躲猫猫”,不接受任何采访,有关信息发布全部委托给一家名为“博然思维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司打理。 博然公司人员赵晓路告诉记者,该公司对于并购交易运作信息发布有着丰富的经验,上述网站登载的腾中重工与通用公司的“联合声明”,也是出自该公司之手。 记者注意到,文章后面专门有一段“前瞻性陈述”的说明文字。成都一位律师这样评价:这段文字明显是经过业内有经验的律师处理过的。同样,记者在对赵晓路进行电话采访时,她要么是语焉不详,要么是含糊其辞,完全是“打太极”的外交辞令,让人不知所云。
小诺儿_cj 回复:[b][color=darkred]三问腾中重工[/color] [/b] “收购悍马”让腾中重工一夜成名。记者从其公司网站的“公司简介”上看到,这家公司原为四川腾中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5年1月,于2008年1月更名为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由四川省成都市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兼并收购迅速拓展业务领域,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各地拥有众多销售和服务中心,涉足特种车辆、道桥构件、建筑机械、新能源、石化设备产业的[color=dimgray]现代[/color]重工企业,并于2007年及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机械行业纳税大户称号。 然而,由于腾中重工企业负责人的集体“玩失踪”,对于以上信息,记者一时难以逐一核实。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之声也此起彼伏:
小诺儿_cj 回复:[b][color=darkred]一问腾中重工:真有实力收购悍马吗?[/color] [/b] 记者6月3日致电四川省经委相关负责人时,他们对腾中重工这家企业几乎没有什么了解,之前更没有听说过该企业欲收购悍马之事。另外,不少受访者告诉记者,他们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企业,甚至开始时有人认为这一事件是企业为提高知名度的“自我炒作”。 面对“腾中重工有无资金实力”的提问,赵晓路说,关于企业融资方面的具体细节她不便透露,相信企业会利用内部资金和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根据四川省工商局在线查询系统提供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注册材料,其法定代表人为陈实,注册资本3亿元。 四川媒体根据腾中重工的“大事记”,猜测其背后的关键“推手”是四川华通投资公司。今年3月悍马汽车首席执行官泰勒到四川德阳市考察时,在一次与当地政府及企业负责人的重要会议上,华通公司有关负责人李炎就坐在其右侧。然而,记者多方联系李炎,仍然是无果而终。
小诺儿_cj 回复:[color=darkred][b]二问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意欲何为? [/b] [/color] 记者注意到,腾中重工的主业是道桥构件、建筑机械、新能源、石化设备产业等,涉足的特种车辆也只是载重货车、自卸车、混凝土运输搅拌车等,并没有生产乘用车的经历和经验。 谈及收购悍马的初衷,赵晓路说:“因为腾中重工之前没有SUV(运动型多功能车)业务,一旦收购成功,公司便可直接进入高端越野车生产行列。”针对“如果收购成功,腾中重工是否会在中国建悍马生产厂”的问题,赵晓路说,企业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继续利用美国的生产基地和管理营运人员仍是首选。 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腾中重工之前曾就收购悍马一事向商务厅作过汇报,他也注意到媒体对这次收购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腾中重工的企业负责人避而不见,商务厅对其中的细节也尚不清楚。
小诺儿_cj 回复:[i=s] 本帖最后由 小诺儿_cj 于 2009-6-5 10:00 编辑 [/i] [color=darkred][b]三问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消化”得了吗? [/b][/color] [color=darkred][/color] [color=darkred] [/color] 众所周知,通用公司已在美国递交了破产申请,而且这次腾中重工意欲收购的民用悍马品牌,近年经营销售业绩也是乏善可陈且“包袱沉重”。在这种情况下,腾中重工收购悍马能“消化”得了吗? 对此,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在“联合声明”中表示:“我们计划对悍马品牌和产品研发能力投入资源,从而满足美国和全球市场对如高燃油效率的新产品的需求。”悍马首席执行官泰勒在“联合声明”中也表示:“悍马是一家全球知名品牌,它无论在新拓展的市场,还是于现有市场推广新产品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明眼人都不难看出,杨毅和泰勒的判断过于“理想化”。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总体冲高的前提下,以大排量、高油耗著称的悍马有多少市场发展空间?“地球人都知道”。 另外,对于腾中重工来讲,还有一个具体的问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就是承诺保留的包括悍马高级管理层及营运队伍在内的3000多个美国本土就业职位。据了解,通用遭遇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越来越难以支撑其员工的高工资和高福利,腾中重工一旦收购成功,美国复杂的劳资关系很容易导致其“水土不服”,如果处理不好,搞成一块“烫手山芋”也未可知。
小诺儿_cj 回复:[i=s] 本帖最后由 小诺儿_cj 于 2009-6-5 10:00 编辑 [/i] [b][color=darkred]是战略合作,还是双方共同炒作的“双簧”戏?[/color] [/b] 自从“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消息曝出后,社会各界的猜测和评论就不绝于耳,支持者和乐观者的观点不外乎“国际金融危机也是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绝佳时机”;而反对者和冷静者则有很多担忧甚至质疑。特别是由于企业相关人员的“人间蒸发”、避而不见,使这一切更如“雾里看花”,变得扑朔迷离。 成都三和悍马销售中心是四川销售悍马的两家3S店之一。公司总经理杨成6月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也是昨天才从媒体上得知这个收购消息的,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此前从没听说过腾中重工这家企业。” 作为一名在汽车销售行业打拼多年的业内人士,杨成对这次收购的前景并不乐观。他说:“自从2005年出现财务危机后,通用汽车公司对其旗下包括悍马在内的一些品牌的投入也直线下降。以2007年的底特律车展为例,当时悍马曾推出了几款‘节能环保’的新型车,然而,直至今日,这些车型并未投入生产,目前仍是停留在概念车的阶段,这很可能与其资金不足或市场预期不佳有关。” “悍马如果想要起死回生,至少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到研发新型车辆和开拓市场方面。腾中重工有无此实力,现在根本看不出来。这两天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告诉我,他们无论是到腾中重工所在的成都新津县,还是猜测的‘幕后推手’四川华通公司采访,都吃了‘闭门羹’。”杨成说,“如果有实力,根本不需要躲,公开、风光地谈嘛!” “以国内企业目前的资金、技术实力及经营管理理念,跨国收购国外汽车企业很难,例如当年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尝试,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杨成告诉记者,他怀疑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收购悍马”事件,很可能是一种炒作。 对于腾中重工来说,从名不见经传到一夜成名、全世界皆知,花1个亿美元的广告费恐怕也达不到这个效果;对于通用公司来说,既然悍马品牌要卖掉,行情又不好,不失时机地早些放出“烟幕弹”来炒作一番,对其他有意收购者也是个“刺激”,说不定能起到“提价”作用。 “目前通用所称的悍马品牌价值为5亿美元的说法,显然是名不副实。”杨成说。
小诺儿_cj 回复:[i=s] 本帖最后由 小诺儿_cj 于 2009-6-5 10:16 编辑 [/i] [b][color=darkred]悍马=汉马=汗马=旱马?[/color][/b] [b][color=#8b0000][/color][/b] 笔者认为,若收购完成,悍马或摇身一变“汉马”、“汗马”和“旱马”。悍马或成“汉马”,因为没准会在车尾添上几个汉字。 悍马或成“汗马”,因为原来悍马的客户与准客户们当得知这一品牌使用权变迁后,多半不会再下单购买了,未来悍马的营销之路便会累得“汗流满面”。 悍马或成“旱马”,因为已经证实的信息显示,悍马产品线中订单最为稳定的军用悍马不在出售的范畴,故而想通过收购来为以后中国军用越野车发展埋下伏笔的这种可能性基本可以被排除。通用的悍马和AM General的军用Humvee本就是两个不同概念。悍马不过是通用从AM General买下造型专利和Hummer的品牌,然后用Suburban大型SUV和TrailBlazer中型SUV的底盘攒出来的。所以,美国人在出售悍马前,早就留了一手。而要靠一个中国民营企业来把价格贵、能耗高的民用悍马的全球市场做大,简直有点像是在“痴人说梦”。所以,未来的悍马很可能因为缺少“补水”而成为“旱马”。 但我不禁想问,腾中重工为何斥巨资收购悍马呢?其背后真实动机何在?依据笔者能够想到的资本运作逻辑,那就是在腾中重工的身后一定有秘密的资本推手。毫无疑问,腾中重工凭借自身的实力是根本无法完成这次收购的,唯一的合理解释,那就是有数家“壮胆”的机构资金联合,否则,四川腾中重工真会倾家荡产的干这事吗? 可查资料显示,在收购悍马前,腾中重工就颇为擅长通过系列收购来开疆拓土。2005年,公司收购四川长电电力公司并改名为腾中电子有限公司,之后,又通过一系列收购开疆拓土。腾中重工的收购先从四川省内开始,2006年收购了成立于1958年的广元建筑机械集团;2008年又从中国交通建筑公司收购新津筑路机械厂,并在当年更名为腾中重工。随后,公司将收购触角延伸到全国,目前正在整合甘肃兰通机械厂有一点非常明显:“四川腾中重工——美国通用悍马”,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一个是全球知名品牌,当这两个名字放到一起的时候,谁会沾谁的光呢? [b][color=red]通过以上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次中国民营企业的“营销事件”,吸引全球目光的关注,是这个事件的本质和目的。腾中重工及其幕后推手的真实用意,一定是借悍马品牌的全球知名度,来实现某种资本增值。[/color][/b] 比较容易联想到的两种资本增值路径分别是,其一是将悍马业务置入腾中重工以实现海外上市,再寻求资本退出,其二则是乘着金融危机低吸悍马品牌后捂上一段时间,再寻机溢价出售。其中,前者的可能性略大于后者。 再退一步,若是收购最终未获中国政府审批,对四川腾中重工而言,也是个稳赚的事情,只是这场惊天收购的背后,谁是始作俑者呢?这其中的“影子资本”又是何方高人呢? 现在,已有成都媒体追根溯源到了以下几个关键人物和财团:腾中重工董事长陈实、华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李炎、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 另有媒体曝料称,李炎任董事长的全球第二大芒硝生产商“旭光资源”计划6月中旬在香港上市,6月1日已经在香港举行IPO路演,预计集资金额最多为14.8亿港元。
小诺儿_cj 回复:[i=s] 本帖最后由 小诺儿_cj 于 2009-6-5 10:24 编辑 [/i] [size=3]行文至此,小编又有了一个有趣的想法: [/size] [size=3][/size] [size=3][color=#990000][b]悍马、汉马、汗马、旱马,加在一起,正好是四匹马。[/b][/color][/size] [b][size=3][color=#990000][/color][/size][/b] [size=3][color=#990000][b]腾中一言,驷马难追。[/b][/color][/size] [size=3][b][color=#990000]呵呵,通用乐了,腾中乐了,还有谁在偷着乐呢?[/color][/b]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