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的向往(一)

作者:nancy
内容:[i=s] 本帖最后由 nacy 于 2009-6-11 11:09 编辑 [/i] 周末去了趟内蒙,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乘坐红眼航班,人已累得不行,看到呼和浩特明亮的机场还有特设的蒙牛专卖店,精神还是小小地振奋了一下。 登机牌上呼和浩特的英译“HOHHOT”非常形象,一方面和中文发音非常接近,另一方面也说明那里的天气“吼,好热”。在好热之城的第一晚一点也不消停,凌晨4点左右,类似“马迷马迷哄”的诵经声响起,这不会是呼市人民的早起号吧,闭着眼睛我不禁有点可怜呼市人民了。 吃早餐的时候问到烟台机场的同伴,他们关着窗户一夜好睡,竟然什么都没听到。宾馆的服务员告诉我们这是马路对面的清真寺在诵经,一天要诵好几遍哪,我很有幸在凌晨聆听了真主的“叫床号”。 住的宾馆由于在回民区也是呼市的老城区,在宾馆上放眼望去,一个个金黄色半圆形的房顶让人恍若来到了中东某国,之后才知道这是当地政府特意营造的清真一条街,两三年前整体装修成现在这个模样,呼市政府挺有才的。 “风吹草低见牛羊”大概是所有人对草原的终极想象,一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来到了希拉穆仁草原。听说今年内蒙的雨水丰沛,草势喜人。行进,再行进,可怜的小草在众多雨水的滋润下还是长得十分侏儒,拍了张照片彩信给老爸,老妈评曰“还没咱家草坪的草长得好哇~”。 来草原,怎能不骑马。四个景点200块,我们掏钱十分爽快。骑马实在是个看上去很美的活,我们不得要领,硬邦邦的马鞍坐着都难受,走了半天看来时路才那么一小段,马儿不时的小跑更是将我们颠得七荤八素,大家都在后悔不应该报名2个小时的骑马,1个小时就足够“享受”了。 所谓的4个景点就是马队师傅的随手一指,“这就是沼泽”,“这就是深草区”,第一次看见干巴的沼泽,还有一垛一垛的深草丛,草势稍微好点的地方都被政府用钢丝圈起来了加以保护,我们就只能透过钢丝圈去欣赏里边可爱的朵朵小花了。1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有了休息站——牧民的家,看里边的“牧民”好像应该是夏天过来客串的,不允许放牧,平时如果生活在草原上真的就是“自我隔绝”了。“炒米”、“奶皮子”,被马儿折腾不轻的我们就着奶制品喝着奶茶,我连喝了5、6杯奶茶,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 回程的路上,同行的小女孩不堪马匹折磨选择坐摩托车回去,我们硬着头皮又上了马。不知道是吃了奶制品恢复了元气,还是坐马坐出了要领,回程路上坐马觉得还挺舒服,马儿小跑的时候人就略微站起来也不会颠到pp,感觉真是不错。我是幸运的,可怜的同伴“清风”竟然把pp给颠破了,血染的风采啊。 内蒙第二天的行程全在路上了,英明的导游看当天下午天气炎热就安排我们第三天上午去沙漠。(to be continued)
nancy 回复:[color=darkorange]很美吧[/color] [attach]12257[/attach] [color=#ff8c00][/color] [color=#ff8c00][attach]12258[/attach][/color]
耗子爱打洞 回复:我宿舍有一个在鄂尔多斯 有时间去看看草原
linyue 回复:蓝天,白云,绿草,好美:loveliness:
芜湖人在马鞍山 回复:呼伦贝尔 草原的世界 向往中
A\'wen 回复:踩踩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