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下猛药不如沉静诊疗

作者:_Dr.J_
内容:前几天我们注意到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支持振兴房地产的人士,在央视记者的追问下,最后的结论也归结到了“振兴不是维持高房价,而是这个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这多少说到了痛处。当下,房地产之所以成为社会诸多矛盾的焦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房地产发展的解决方案中,政策措施已经或多或少被各种利益关系牵着鼻子,形成了诸多不配套的不断挤牙膏的局部方案和临时对策。我们注意到最近各地出台的房地产救市措施,买房送户口,买房退个税,买房给补贴,放宽“90/70”等等,给人以慌不择路的感觉。 尽管房地产市场当前情况很不妙,行业振兴是一个不容置疑的话题,但同时一定要想清楚行业振兴的内容是什么,而不是急下猛药,进行慌不择路的救火式的救市。 房地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对这个产业进行科学的诊断,进行辩证的治疗,形成房地产业发展振兴的整体方案。系统分析房地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房地产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问题,既要有对这个产业的鼓励激励措施,还要有对这个产业的约束和规范政策,不断矫正行业扭曲的现状,形成激励与约束配套的产业发展机制。既要考虑这个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又要根据房地产业与我国国情、社会发展阶段的关系去引导房地产业遵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 目前大家谈论的话题集中在房价的问题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形成有其必然的规律,而且这是一个最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花些精力去关注那些真正关系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的问题呢? 比如,我也理解房地产开发商作为市场主体的利益所在,也支持在公正合理的范围内出台一些支持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措施,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那些囤房、囤地的企业研究应对措施?如果助长开发商囤地、囤房,放慢开发节奏,静等形势变化,我们政策强调的公平正义如何体现? 另外,笔者也非常支持有实力有需求的所有人买房,不管是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这总比目前大量商品房积压在开发企业手里好得多,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分散总比集中强。但是,从政策来讲,当一个人或者机构无限制购买房产作为投资品时,他们在合法占有资源的同时,是不是还应有必须的约束,是不是需要合理调控?国外早已成熟实施的物业税,在国内空转了几年,为什么到现在悄无声息了? 尽管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房地产配套政策的出台有先后,有些事情急不得,但是希望决策层在解决房地产问题上考虑一个整体的长远的方案,否则如果这个市场继续围绕房价问题进行争吵,进行博弈,不去降低和化解这个产业的投机气氛,从长远来讲,不仅无助于中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一定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带来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