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圣山 华夏之根
作者:晴阳
内容: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请不要乱说话,词语被禁止】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
[align=center][img]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520/20090520030859427.jpg[/img]
华山之巅 [/align]
陡峭的崖壁上,缭绕的云海中,衣决飘飘,刀剑挥舞,掌风呼啸,英雄聚首,这才是华山应该有的气势。虽然我们没有盖世的武功,不能在山顶上“华山论剑”,但是能够登顶华山,挑战自己的胆量,也足够自豪的了。
“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的名胜大致可以分为十七处,从华麓开始,谷口、第一关、第二关、云门、千尺幢、云台峰、御道坊、通天门、中污、西峰、南峰、东峰、中锋以及环列诸峰,最后到西岳庙,只有历经十七处,方能尽窥全山风光。然而过了青柯坪,道路险峻,其中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均为三面临空,只能沿陡峭的石级,攀铁索而上。此外,山上还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一般人闻所未闻的险景。若亲临其境,其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必令游者不胜惊骇,叹为观其止。山上还有众多的古建筑,每当云雾飘渺之时,庙宇亭阁点缀着山巅峰谷,使游人有身临仙境之感。虽然景色秀丽,但只有勇敢者才能到达。
[b] 华山美景之——奇峰峻岭[/b]
南峰峰头 孝子峰
孝子峰 在南峰西,为南峰的一个峰头。《宝莲灯》神话传说中,三圣母因私结人间姻缘被二郎神压在西峰巨石下,她的儿子沉香执神斧前来救母,因不知母亲被压的具体位置,便站在这里哭喊母亲。山神被他的孝心感动,指点迷津,沉香终于劈开山石,母子团圆。于是后人便称此峰为孝子峰。传说如今更深夜静时,站在峰头依然可听到沉香哭喊母亲的声音。
[align=center][img]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531/20090531014313224.jpg[/img]
华山夕阳云海
因孝子峰峰顶建有炼丹炉,所以也有人将孝子峰直呼为炼丹炉等。峰西崖石间为龛,传说是道教阴长生遇神仙雕凿玉钟的地方。龛壁上有记述其事的蝌蚪文字,依稀可辨。峰上原炼丹炉及庙宇建筑毁于民国年间及“文革”时期,今炼丹炉及庙宇是华山管理局1989年重新建造的。[/align]
[b] 华山美景之——祠庙宫观[/b]
南峰要道 金锁关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谣。
[align=center][img]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525/20090525103726147.jpg[/img]
金锁关[/align]
关门城楼始建于唐,明末道士胡真海进行了大的改建和修葺。康熙十八年道士阳隐重修。民国三十四年道士袁高善重修。1955年道士韩法升重修。由于天灾人祸,原建筑毁废仅存残迹。1985年人民政府重筑关门,形制规模皆佳于前。
金锁关北接五云峰,南控华山主峰,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关前仅有一米完的台阶石径。环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环绕,风光非常迤丽。站关前,北可观锦鸡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观。关内关外登山路两侧铁索上情侣锁、平安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迎风摇曳,不失为关前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b] 华山美景之——幽谷险道[/b]
在华山东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为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其路凿于倒坎悬崖上,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游人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几步须如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
[align=center][img]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525/20090525112819876.jpg[/img]
鹞子翻身[/align]
近年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已对鹞子翻身险道全面整修,凿深脚窝、石阶,多处更换了铁索。
[b] 华山美景之——灵泉古洞[/b]
希夷睡洞即陈抟老祖的睡洞,位于玉泉院山荪亭下,为一孔在岩石上雕凿的石洞。洞面积约四平方米,洞外依崖构筑小殿,造型别致。洞内供奉雕工精细的陈希夷卧像,浓睡正酣,神态安祥。
[align=center][img]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523/20090523051305960.jpg[/img]
希夷睡洞所在地玉泉院[/align]
当地人传说患病的只要焚香祈祷,手痛抚摸石像之手,腰痛抚摸石像之腰,就可消痛苦,并能得到沉疴痊愈的神效。洞前香火甚盛,每逢三元八节,尤其是每年三月华山古会时,洞内外香烟缭绕,祈祷声、鞭炮声不绝于耳,洞的周围挂满善男信女“有求必应”之类匾额。石像由于长期被抚摸,周身油黑光亮,状如墨主。
原石像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捣毁,现今洞中的石像是1985年整修玉泉院时重刻,但工艺水平大不如原像。
古代文人墨客颂咏希夷祠、希夷洞的诗文很多。宋太宗赵光义有一首《赠华山陈希夷》的诗:
曾逢毛女话何事,应说巨灵开此山。
浓睡过春花满地,静林中夜月当天。
原睡洞前有希夷石室碑一通,碑上有明天言必有中启癸年(1623)濮阳邢汴所书题诗:希夷不仕宋,故乃讬幽居。稳睡心醒,逃名意自如。白云堪作伴,青鸟自相胥。一片相机括,付于太华虚。
[b] 华山美景之——崖龛平台[/b]
北斗坪在青柯坪西山上,为一山间坪地。由通仙观遗址越溪西上六七里就可到达。李榕《华岳志》载:“青柯坪西,有峰插天,名北斗坪,盖毛女拜斗得仙之处。”坪约数亩,地势平坦,可耕可居。古时华山峪至主峰路未开通前,游人多登坪观赏华山主峰全景,民间有“朝北斗望华岳”之说。
坪上苍松参天,青竹挺翠,初入有石卷门,称总天一门。旧时门前石牌楼,铁狮一对,分立两侧,狮高数尺,生动逼真,今移至东道院。过门行数步,可见两山环抱,风景宜人,一石坊,额书“紫宸驻跸”,意为这里是紫微星官居住的地方。进石坊为竹园,上达山门,门内有龙井,其水澄澈甘甜。
[align=center][img]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523/20090523044152931.jpg[/img]
北斗坪美景[/align]
古时井畔有庙宇三间,供太上老君,现已废弃年久。庙四周有紫微洞、三元洞、斗姥洞、开山洞、金天洞、祖师洞等十余处,以紫微洞面积最大,称华山第一洞。坪上北峰巅有巨石,石顶平坦,人称拜斗台,相传是毛女玉姜和清时道士王常月等朝拜北斗的地方。东崖有巨石,形如卧虎,人称卧虎石。
坪上,植被良好,林木繁茂,浓荫蔽日。每逢深秋,满山红叶喷薄灿烂,如火如炽,蜿蜒小径,落叶似毡,铺彩叠锦,是观赏华山秋景的理想去处。
[b] 华山美景之——趣石秀木[/b]
惊心石和平心石都在百尺峡上端。此处两侧崖壁狭窄,峭立欲合,中间石隙只能容一人通过。石隙上方挟两块斗大顽石,面下一石为惊心石,面上一石为平心石,石上镌有石名。
[align=center][img]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523/20090523040353999.jpg[/img]
华山惊心石[/align]
[align=left] 明杨嗣昌《太华山记》对惊心石有生动记述:“峡中乃有大石,不知何自飞来,如欲堕涧而为两崖所挟迫不能下。又若惧两崖其灵异,斯为足惜……”但是,只要游人过了惊心石,回首再望平心石,又不由为自己过惊心石的怆惶举动哑然失笑。[/align]
[align=left] 游人中有好事者留有打油诗:惊心石,真惊心,手扪胸口自问心。平生不做亏心事,小鬼不同咱攀亲。心莫惊,莫惊心![/align]
[b] 华山文化[/b]
风景秀丽的华山,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也是道教有名的 “洞天福地”,历来是道教徒向往的修炼之地。历代道教徒修真养性的遗址和文物遍布山中,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些人的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五代道教学者陈抟了。由于他久居华山,并对中国哲学思想和道教都有较大影响,使华山在道教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align=center][img]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531/20090531013016130.jpg[/img]
配图 西岳庙[/align]
华山一直是道教独占的名山,也是道教的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四洞,佛教从未涉足。它的雄险神奇的山体形象,乃是道教所追求的理想的神仙境界,也是千百年来的道教徒所向往的修炼之地。
早期道教的著名道士如北魏的寇谦之、北周的焦道广等人都曾在山上结庐修炼,道士们的早期开发可谓艰辛倍尝,只能在山中依崖栖身,以后才逐渐修建石、木结构的小型道观。唐代,华山道路逐渐开凿出来,道教也随之而兴盛。唐睿宗的女儿金仙公主、著名道士杜怀谦、钟离权、吕岩等人都在山上修道隐居。宋代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陈抟居住华山达四十余年之久,因此而被奉为道教“老华山派”的祖师,俗称“陈抟老祖”。
山上遗留着不少与他有关的遗迹,如玉泉院、希夷洞、云台观、下棋亭、希夷峡等等。金元时,全真派的道士王处一、谭处端、郝大通等人在华山长期居住、传道,华山遂成为道教全真派的本山。明清两代,华山道教极为兴旺,宫观遍布全山、香火盛极一时。现存的洞景和摩崖题刻,亦多为明清时遗物。由于山势过于险峻,宫观、洞景、石刻绝大多数都是沿着“华山一条路”而建置。
由于华山道教文化的自身优势,长期的朝拜者更是络绎不绝。在过去,人们把登华山称朝华山。“朝”,就是朝拜道教的诸圣,可见华山道教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活动逐渐引发了旅游业的兴起,华山由单纯的宗教地位上升到综合性的风景名胜地位。即是如此,在旅游观光者群中,参预宗教活动的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不少人就是地道的香客。可以说,华山文化的主脉和本源,就是华山道教文化。没有华山道教文化,也就没有华山文化。
[b] 华山旅游全攻略[/b]
“华山天下险”。坐落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内的华山,自古以来就以雄伟奇险闻名天下。最高峰海拔约2100米。这座山,处处是悬崖峭壁,山路险峻,很多人去游华山,视为探险;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但登到险处,胆战心惊,半途而返。华山之险是其特色,它的引人之处,也就在这个险字上。华山是我国五岳之一,称为西岳华山。
[align=center][img]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531/20090531015231346.jpg[/img]
配图 苍龙岭[/align]
华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一条道路通往山上,因此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当然,对于英勇的解放军战士、登山运动员和采药的农民来说,那又另当别论。
登华山,一般是山脚的玉泉院起步。沿山谷,走约二十华里,到达一处叫青柯坪的地方。其东侧有一块大石,刻有“回心石”三字。从这里往上就是华山的险途。这三个字是告诉那些体力不济和胆子小的人,到这里就可以回去了。
咽喉要地千尺幢:过了回心石,就来到华山的咽喉要地“千尺幢”。这是一处在山崖极陡处开出的一条小路,共370多磴石级,石级的宽度只能容纳一个人上下,两旁挂着铁索,人们手攀铁索,一步步向上登,往上看,只见一线天开;往下看,就像站在深井上。千尺幢的顶端,就像井口一样。这里的崖壁上刻有“太华咽喉”、“气吞东瀛”的字样。其形势真像咽喉一样的险要。当小心翼翼的游人,手脚并用地爬上千尺幢,再往前走,还有一处险路──百尺峡。出峡后,过仙人桥,前面又是一段险路“老君犁沟”,传说是太上老君牵来自已的青牛,在这个陡壁处犁出的一条小路。走完这段有500多个石级的“老君犁沟”,就登上了海拔1500多米的北峰。这里四面悬崖绝壁,恰如一座平台,因而又叫云台峰。
“韩愈投书处”的故事由北峰南上,闯过“仙人砭”、“天梯”、“阎王砭”等险处,来到一条长几十丈,宽仅2尺余,坡度极陡的名为“苍龙岭”的山脊前。这里两旁千丈绝壁,仅有这条石脊通达对岸,人若行走其间,会感到心惊肉跳。好在两旁设有栏杆,扶着栏慢慢往前走,眼睛别向险处看就可以了。这里有个“韩愈投书处”的。就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游华山,好容易鼓足勇气爬上了“苍龙岭”,回头一望,见山路如此险绝,不禁大惊失色,想着这次可能回不去于是写了遗书投下山涧。这里的崖壁上就刻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这故事很可能是后人编的,但却形象地表达了此境之险。过了“苍龙岭”,就可以到华山的最高峰南峰。然后从南峰下来,再往东峰和中峰。这当中也有不少险路。华山绝险处要数长空栈与鹞子翻身,惊奇万分,要步步小心。据亲身游览过这两绝险处的老龙蔡君面告,他回到宿处,半夜里竟惊醒了两次,都是被日间所见险象“吓”醒。
[b][align=left][/b]
[b]
[/align]
[/b]
迅雷 回复:自我感觉蛮美的一座山了!
A\'wen 回复:么去过..........
淡然一笑 回复: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liuwei555 回复:真的很美
很不错
有一令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