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上半年楼市理论从“抄底”开始 当看清慎行

作者:aweictt1
内容:2009上半年的楼市理论,是从“抄底”开始的,接着是刚性需求释放。楼市在09年春天回暖后,没人相信就可以真这么阳光和煦下去,所以阳春前面加了个“小”字。小阳春持续走热后,因为宽松的信贷政策,虽然物价指数还在跌,但通货膨胀的“预期”已在蔓延,于是现在流行的买房理论是“买房反通胀”———买房是对抗货币贬值的好手段。 但是从常识判断,我想价格下跌带来的刚需释放,更符合我们目前的经济背景。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的很多同学除了地产行业之外,有汽车零配件、有外贸、有航运的,目前还是一个月工作三周,一位同学告诉我,码头上很多集装箱都是空的。在前几年舆论声讨高房价时,很多业内人士这样辩解:经济增长、收入增长,所以房价上涨天经地义。可是这次大家不见收入增长,楼市涨价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张道达先生有这样的观点,如果实体经济好了,则对股市楼市反是利空,因为钱要回到实体经济去,现在钱多,实体经济又不好,只好到股市楼市“炒作”。所以这个时候再怂恿投资客,真有点饮鸩止渴。我们不能忘记,这次全球经融危机就是由次级房贷引发的。而目前,我们看到,很多银行在二套房贷、房贷家庭收入占比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理论是灰色的,数字不会说谎,2009上半年成都主城区卖房量已经超过主城区去年一年的销量,主城区中小户型甚至出现断货情况,价格下降趋势打住,很多企业因此得到喘息机会,生死关就此安然度过,好像一切都没发生。 回望2008年岁末,大家念叨着那巨量的存量房,听到的都是土地流拍、地王退地,但现在,很多城市土地都是溢价成交,地王再次在全国大城市频频出现。 地王来了,并不能完全宣告楼市调整周期结束。首先,经济基本面不会支撑楼市价格再次出现泡沫型增长,2009年上半年的放量,是刚性需求压抑后,被政策利好刺激释放的结果,也是开发商主动降价的结果。其次,无论存量统计的口径有何争论,我们现在还处于一个“去库存”为主要任务的周期。再者,我们的政策导向中,保障性住房的计划不会成为一纸空文,这些庞大的保障性住房计划,势必分流市场需求。 最后,郊区物业的风险期还没有过去,大户型销售缓慢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当然,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人口红利形成的巨量需求依然存在,但是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东南亚金融风波后的香港地区、新加坡的房价,日本泡沫破灭后连续10年的房地产状况,前车之鉴,当看清慎行。
liuwei555 回复:用专业的眼光看 这个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