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建民生工程 谋百姓福祉

作者:aweictt1
内容:[i=s] 本帖最后由 nacy 于 2009-7-4 10:20 编辑 [/i] [align=left]安徽省位于祖国东南部,南北长约570 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省人口6676 万,城镇化率38.7%。 [/align] [align=left]截止2008 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135806 公里,其中县道23941 公里,乡道36240 公里,村道75625 公里。全省乡镇公路通畅率为100%,建制村公路通达率为99.8%、通畅率为82.5%。[url=http://wh.ahhouse.com/][color=#0000ff]芜湖[/color][/url]市、[url=http://tl.ahhouse.com/][color=#0000ff]铜陵[/color][/url]市、[url=http://mas.ahhouse.com/][color=#800080]马鞍山[/color][/url]市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乡镇和建制村客车通达率分别为100%和96%。繁昌等县实现村村通客运班车。 [/align] [align=left]“十一五”期间,全省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50 亿元以上,建设通村水泥(沥青)路6 万公里,基本实现适宜通公路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新建农村客运站1000 个,候车亭和招呼站11000 个;农村渡改桥600 座,渡口改造1200 道。这样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其组织实施、资金筹措、建设管理、质量监管的工作量都是巨大的。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厅党组高度重视,以建章立制为基点,民生工程为抓手,规范程序为纽带,加大督查为保证,将创新思路、科学发展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践中。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民生工程要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不断抓出成效”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民工程实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实施民生工程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迟缓不得、粗心不得、松懈不得,带着责任抓民生工程,带着感情抓民生工程,带着智慧抓民生工程,带着精神抓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的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切实组织好、实施好农村公路村村通民生工程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为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align] [align=left]一、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建民生工程 [/align][align=left]省委、省政府决定,2008 年开始,将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列入省十八项民生工程,实行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是对农村公路要求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工作措施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足见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高度重视。市县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实施城镇化战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摆到优先发展的地位。产煤大县凤台县,县委、县政府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在发动群众捐资2100 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拿出2400 万元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设,五年的建设任务,两年全面完成,分管交通的副县长被老百姓戏称为“马路县长”。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管理和质量监督。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国家级贫困地区于一身的金寨县,广大农民群众向当年参加革命一样,支持村村通工程建设,踊跃捐资投劳,并采取以资代劳、以物代资等办法弥补资金不足,提出“修通致富路,义务献碎石”等口号,自发为通村水泥路建设捐献碎石等物资;涌现出沙河乡横河村李文海个人捐出1 万元,燕子河镇孤残老人舒善武捐出了省吃俭用编斗笠挣来的200 元钱等感人事例。 [/align] [align=left]农民群众最关注的路是什么?既不是高速公路,也不是城里的通衢大道,而是自己家门口那条路。孩子要出门上学,病人要进城看病,辛苦耕耘的劳动成果要及时运出去……家门口这条路,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幸福指数,是农民祖祖辈辈的期盼。村村通建设,从省、市、县到乡镇、村委会,建立了一套上下联动、科学严密的领导组织体系,从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资金筹措、标准制定、监督管理、宣传发动,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自愿的基础上,接受群众捐资投劳,不搞摊派,动员社会资金和力量,广泛参与这一宏伟工程,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性格局,老百姓把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喻为民生工程的“头道菜”。 [/align] [align=left]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民情工程 [/align] [align=left]为了切实做好“十一五”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总结以往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科学制定规划,2004 年底,我厅组织省公路设计院智能交通分院和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近100 人,在市、县(区)投入大量人力、器材配合情况下,历时一年,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充分尊重县、乡、村意见的基础上,对所有拟建通村公路进行了测量,建立了全省农村公路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所有已建、拟建项目可以随时在互联网上查询,为准确确定建设规模、项目、时序创造了条件,避免了以往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多头申报、重复申报、虚假申报的现象。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增强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系统性、计划性和科学性。 [/align] [align=left]农村公路建设,像一个“杠杆”,撬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乡村生活面貌的整体转变。不少地方在农村公路修通后,相继组织开展了改水、改电、改房、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生活习惯和乡村习俗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芜湖县六郎镇东八村,两公里长的水泥路修通后,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自来水管铺进村,95%以上的村民喝上了自来水;60%以上的村民看上了有线电视;国家的水稻科技示范项目落到村里,种了1200 亩“超级稻”,每亩水稻效益提升了30%以上。 [/align]
aweictt1 回复: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建民主工程 由于我省各地情况差异很大,要求修建的标准不同。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结合实际,补助标准不变,限低不限高,即提出最低四级公路标准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修建标准更高的道路。在一定距离上考虑会车点,充分利用老路老资源。在年度计划规模、标准和时间安排上,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在GPS测量确定的村村通建设规划范围内,群众积极性高,老百姓愿修的路,地方政府决心大的优先安排;对老百姓不愿修、不想修的路,不要强行安排建设。计划的多少,进度快慢,与地方的经济实力,各级政府的决心、群众的发动情况,以及筹资能力相协调。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重建设标准实用,重生态环境保护,重发展效益明显。 通过民主决策,石台县仙寓镇碧潭村修建了一条9 公里长的公路。春节期间,村民们每日骑着摩托车来往于城乡之间,将山高路险的碧潭村与外面的世界连起来,村民们告别了大山深处的闭塞生活。 四、多方筹资,加强监管,建民力工程 我省是发展中省份,各级政府财力非常有限,资金短缺一直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一是落实利用好国家补助以及以工代赈等对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投入政策,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二是率先建立农村公路融资平台,使我省成为全国第一家使用开行资金用于通村公路建设的省份。进一步加大省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中心的筹资力度,确保按标准及时拨付省补资金。三是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列入民生工程后,在我厅的积极争取下,省财政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专门发文并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强调,优先用于民生工程尤其是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配套,有效地缓解了市县配套资金压力。四是积极协调各市、县、乡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公路建设和养护。在村村通建设中,铜陵市、合肥市市级补助资金分别达到每公里15 万元和8万元,县级补助在0.5 万~5 万元不等。五是千方百计降低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尽量减少各种费用,缓解建设资金的压力。六是安排专项审计资金,对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开展全方位审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侵占和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安全使用。不得用于购买大件物品、房产、汽车等,严防腐败现象的发生。七是在发动群众筹资投劳时,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认真把握政策,注意方式、方法,绝不以任何形式搞摊派、乱集资,减轻农民负担。八是加强对乡、村自筹资金的管理、监督。督促各乡、村在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栏,对村村通工程每个项目的投资额、资金来源、支出渠道、项目负责人一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除支付修路费用外,不允许在里面开支一分钱。 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以耕种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直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肥西县依托道路建成以紫蓬、花岗等乡镇为重点的苗木花卉产业带,建成以铭传、山南等乡镇为重点的蚕桑产业带。阜阳市颍州区颍西办事处代颍村的青茄种植从2000 亩扩大到5000 亩,村里的蔬菜合作社在网上与全国客商交易,光蔬菜一项,去年村民人均收入就达8000 元。“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成为开启“山门”、“农门”的金钥匙。
aweictt1 回复:五、强化监督,确保质量,建民心工程 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科学组织,认真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督为主,群专结合”的质量监管模式,努力实现部党组提出的农村公路“五个明显”的目标。一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省厅专门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安徽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各市、县交通主管部门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地区活动方案,重点组织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检查和评价、质量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落实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档案,维护市场秩序。二是完善网络,强化监督。实行“省指导、市管理、县(区)监督”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监督作用。在全省范围内聘请108 名义务质监员,并及时总结经验,扩大社会监督面,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三是突出重点,严格把关。严把设计关、材料关和施工关。对影响工程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材料,严格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优选施工单位,强化施工组织,将科学规范、业已成熟的干线公路建设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改变低等级路低标准要求的不良作风。四是阳光操作,依法管理。在工地现场设置公示牌,实行“六个公开”,即公开工程项目名称、投资规模、参建单位、技术标准、施工工期、质量举报电话等;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实行“六项制度”,即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开工审批制、质量责任登记与追究制、质量缺陷责任期和保证金制、质量鉴定与验收制;将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消灭在萌芽状态。五是加强督查,注重整改。实行省、市、县联动,市、县(区)采取互查、联合检查等方式频繁开展质量督查活动。厅质监站、省公路局分别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全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按30%以上频率进行轮回检查,做到总体评价有数据、质量通病有图片、存在问题有分析、问题整改有措施,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不合格工程坚决实行返工处理,并进行跟踪督查,切实做到有效监控,不留隐患。通过质量年活动的开展,全年抽查的农村公路水泥路面三项主要技术指标合格率分别比去年有明显提高。 农村公路,建成的是路,连接的是民心,抵达的是致富路。为使农村公路建设更加贴近民心,就应从民所愿,把好事做到位。 在一个个实施村村通的村落、集镇,由村民组成理事会,参与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管理。在施工现场,经过交通部门统一培训过的老党员、老村干部,充当质量监督员,实行旁站式监理。群众拿尺子量水泥路面厚度,数水泥袋子防止偷工减料,检查每道工序是否符合标准,老百姓成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好的“监理”。
aweictt1 回复:六、统筹发展,协调并重,建民意工程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是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办发4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皖政办[2007]76 号),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职责分工、资金筹集和改革目标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各地认真落实省政府出台的意见,健全管理养护体制,落实管理机构和养护资金,积极推进养护体制改革,摸索了一些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发展农村客运的新办法。明光市实行乡村道路家庭承包养护责任制,建立农民道班。芜湖县为提高养护效率,将农村公路的保洁、小修养护工作打捆进行社会化招投标,走上了市场化养护道路,既降低养护成本,又保证了养护质量,好路率不断攀升。金寨县在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的过程中,除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外,结合各乡镇实际,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多形式筹措建站资金。在人口集中的重点乡镇,鼓励有实力的运输企业投资建站;在交通要道上采取两站一班(交管站、车站、道班)合并为一的办法建站。繁昌县农村客运实行公交化运营,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的出行。 水泥路铺到了农民家门口,公交化的班车也开进农村,村村通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去年,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对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审计调查显示,农村公路建设,完善了路网结构,改善了乡村道路路况差、缺桥少涵、晴通雨阻的状况,初步形成以县乡道为主干的农村客运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输的协调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兄弟的出行。 阜阳市颍东区杨楼孜镇通村路“杨楼—汤圩”路修好后,受益人口达14000 多人,修路前农民进城要2 个多小时,现只需40 分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建民生工程,谋百姓福祉,全力推进农村公路科学发展,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好交通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