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注意的超市购物“小陷阱”

作者:kyc0217
内容:[i=s] 本帖最后由 kyc0217 于 2009-7-7 17:26 编辑 [/i] 不久前,记者在某超市买了一瓶白帝酸奶,标签上写的是促销价“0.99元”。记者排了十分钟的队,等到结账时却发现,营业员扫码报出的价格为1.2元。标签、收银两个价,让人犯起了迷糊。收银员表示,她是按电脑扫码报出的价格收款,至于酸奶标出的促销价与此不同,可能是目前已经过了促销期,因此恢复原价,并建议记者去服务台询问。服务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查询过酸奶价格后解释,商品促销期是记录在超市电脑中的,当促销期一过,促销价自动失效,扫码时商品价格跳回原价。就这种酸奶而言,虽然原定的促销期已过,但商家决定继续促销,所以现在还是以促销价售出。不过这一数据在电脑中忘了修改,所以导致标签价和收银价不一致。 一位同样购买了促销酸奶的老大妈对这番说辞颇有质疑:“促销期要是真的过了,你们就该及时修改标签价格;如果还在促销,电脑中就该记录下促销的价格,一瓶酸奶怎么能在一家店里有两种价格呢!” 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并不少。网友“璇娜”就在一个网上论坛讲述了自己的遭遇:“逛超市的时候,看到有10片装的湿巾纸在做促销,每袋1元。因为觉得性价比不错,便购买了4袋。后来又买了一大堆别的东西,付款的时候也没有顾得上核对购物小票。回家后一看,小票上竟然写的是湿巾纸每袋1.4元。虽然损失的钱不多,但是超市这样做实在有点不厚道。” [img]http://sns.masyi.com/attachment/200907/7/310_1246926287SmN8.jpg[/img] [b]“陈货”放在显眼处[/b] “在超市买酸奶、牛奶,一定要往冷柜里面翻一翻,在冰柜最外面的基本都是离生产日期有段日子的‘陈货’了。”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本市一家建材公司职员刘银萍对超市购物颇有心得。 这恐怕是常逛超市的人群感触最深的一点。记者走访了两家超市,均发现生产日期最近的酸奶、牛奶都被藏在了冷柜的最里面。如一盒某品牌红枣酸奶,冰柜最里面的一盒生产日期为7月2日,而摆放在外层的酸奶生产日期则为6月26日。“外层的酸奶并没过保质期,可以说是新鲜的。如果没有选择,顾客可能也会买回去。但一批更新鲜的酸奶进来了,顾客自然都去挑最新鲜的买。这样一来,生产日期远一点的酸奶过期卖不掉的可能性就更大,会给超市带来损失。”一位超市人员如此解释。 除了酸奶、牛奶,其他一些需要冷藏的食品,如龟苓膏、熏肉等,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记者在一些超市看到,虽然商家煞费苦心地将生产日期较远的商品摆放在最显眼处,更新鲜的商品则“藏身”在最隐蔽处,但不少顾客仍是和刘银萍一样,在冷柜里翻找,将“躲猫猫”的新鲜货搜罗出来。这样一来,冷柜的货架上显得十分凌乱。 除此之外,将陈货与新品捆绑销售的食品促销方式更是屡见不鲜。最“巧妙”的是,一些陈货食品打印在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喷码刚好因捆绑而遮住,而捆绑的塑胶带又不能撕开,这样一来,消费者就无从知道这些食品是否新鲜。 [img]http://sns.masyi.com/attachment/200907/7/310_1246926518qvqZ.jpg[/img] [b]超市购物需留神[/b] 如今,在大型超市购物,不少顾客都是拎着满满一篮,或是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前往收银台结账。收银台打印出的长长的购物小票,也很少有人能有耐心和时间当场仔细核对。因此,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促销商品或价格较高的商品时,能用大型超市内的价格查询机查实价格,也可以及时询问负责该品牌或柜台的工作人员,以避免商品因过了促销期或放错位置而导致的标签价和实际价格不符。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保质期较短的食品时,要注意查看货品是否新鲜,并将货架上的货品多做比较,从而选购出最优的货品。而不应图方便,随手抓上一件。选购捆绑销售的食品时,不仅要视自己的需求而定,更要关注其生产日期,如果生产日期因捆绑被遮盖而无法查看,则应该询问服务人员,谨慎购买。 从超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些小把戏虽然说不上是“圈套”,但也掩盖了某些销售信息,从而“诱导”消费者作出可能偏离了其本意的购物举动。日久天长,小把戏被识破,也会影响超市或商家的信誉,甚至给商家带来额外的烦恼。如消费者因在冷柜翻找最新鲜的酸奶,会将货架上翻得一片凌乱,有碍观瞻,相信这也不是商家愿意看到的景象。
A\'wen 回复:提醒的是 要注意啊!
youyoustar 回复:买酸奶,一般都在最里边拿,因为很多售货员会把快过期的奶放在外边,里边的日期可能比较新一点
kyc0217 回复:楼上的也是行家啊!
浮华过后, 回复:行家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