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态度”不足以防范战争和犯罪
作者:liuwei555
内容: 这位记录者是时为丹麦公民的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2006年4月、2007年12月,辛德贝格亲属访问南京时,均带着这份史料的拷贝,并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出示过。据他们介绍,辛德贝格在美国去世后,其亲属将这份史料捐赠给美国一所大学,现在这份史料保存在该校档案馆内。有消息说,这份10多页的史料,不久将选择在期刊或书籍中全文披露。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收集到的1937年12月底的丹麦《奥胡斯教区时报》载,“辛德贝格于(1937年)8月19日抵达上海”,这显示了辛德贝格目击日军在上海码头血腥屠杀的时间;辛德贝格关于1937年8月23日日机轰炸上海致使平民死伤无数的记录,则为其他史料所印证。史料检索显示,此前未见到有这份文献的报道。南京大学[url=http://history.huanqiu.com/][color=#000]历史[/color][/url]系博导、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副所长张生教授也说,这是一份没见过的新史料,“资料来源可靠,当然可信”。
7月4日,张生教授在合肥就此事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从这份史料看,日军对中国被俘军人和平民的屠杀早就开始了,侵略者对用残忍的手段进行屠杀有特殊嗜好。日军使用化学武器的记载,则说明战争伊始侵略者就公然违反[url=http://world.huanqiu.com/][color=#000]国际[/color][/url]法。他说,该史料显示,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与此)存在着一些内在的连贯因素,即当时日军的嗜血和犯罪倾向不是临时性的。这份史料的发现,也说明南京大屠杀和战时日军犯罪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回答纪念“七七事变”72周年时披露这份史料有何意义时,张生教授说,回顾历史,我们总可以看到人性的泯灭和血淋淋的事实。日本军人的战争狂热,与当时整个日本社会的状况存在确定的联系。防范类似情况的发生,需要整个社会的改造和积极的态度。和平时代(日本)的(一些)人们,往往失去正视(史实)的勇气,遑论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史实的“鸵鸟态度”,不足以防范战争和犯罪的再次发生。
A\'wen 回复:踩踩踩...........
淡然一笑 回复:小日本 血债血偿!
魔人 回复:顶顶顶!!!!!!!!!!!!!!!!!!!!!!!!!!!!!!!!!!!!!!!!!!!!!!!!!!!!!!!!!!!!
浮华过后, 回复:赚分走人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