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钻石时常发生的误区
作者:李东哲
内容:[i=s] 本帖最后由 txm 于 2009-4-22 11:23 编辑 [/i]
[attach]3852[/attach]
目前国内的钻石消费市场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消费者在了解了4C(即切工、克拉重量、颜色级别和净度)之后,对净度和颜色级别的盲目追求越来越高。不论钻石大小只求高级别,忽视切工,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钻饰款式的更新。消费者的预算有限,却非要S甚至VS以上的净度级别,过度追求高级别只会与心爱的钻石失之交臂
切工:钻石的切工是4C中唯一直接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被大多数消费者忽视的一个C.切工是钻石美丽的第二次诞生,可以说是钻石的第二次生命。
只有良好的切割,钻石的光泽、火彩才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判断一颗钻石切工好坏,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它和别的钻石放在一起,如果它是最耀眼的那一颗,就是切工最好的。
克拉重量: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个C,却被很多消费者忽视。
克拉重量越大的钻石越罕有,统计表明,人类开采钻石的四千多年历史中,仅发现了一颗重量超过1000克拉的钻石
全世界每一百年才发现一颗重量超过100克拉的钻石。
另外,克拉数越大的钻石越是难以切割、加工。
对消费者来说,克拉数越大的钻石越易于引人注意。
李东哲 回复:颜色级别:被中国内地消费者过于强调了的一个C.天然钻石可有各种颜色,例如罕见的彩色钻石以及极为罕见的完全无色钻石。
但绝大多数钻石都会不同程度地带一点颜色,完全无色者仅为万分之一。
为准确体现每颗钻石的价值,人们在实验室的专门照明条件下,由专业人员对每颗钻石进行颜色分级。
专家特别指出,很难说一颗颜色级别为I的钻石就一定比颜色为J的钻石更璀璨,还要看其余的3个C。
实际上那些讲究个性的消费者宁愿购买带有一点颜色而克拉值更大的钻石。
因为这是钻石的天然色泽,在正常照明条件下,其他人是很难看出的,这是主人心中的色泽。
净度:这是最易被消费者误解的一个C。
不少消费者以为,钻石中有内含物,就表明这颗钻石的质量不好,不纯净,甚至认为不值得购买。
几乎所有的钻石都会不同程度的有内含物,它们是钻石形成过程中所保留的天然印记,记录了钻石形成的漫长而奇妙的过程,更是每颗天然钻石不可或缺的特征。
大多数已切磨的钻石均为“肉眼下无瑕”(即SI以上)的钻石,其内含物不仅不会影响钻石的耐久度,而且会使钻石更具特点。
因为每颗钻石内含物的颜色、大小、多少、位置都是不同的,它是一颗钻石的“胎记”。
有人说,选购钻石和选对象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根据自己的经济预算,你一眼相中的那一颗往往就是最适合你的那一颗。买钻石也是讲缘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