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15年一遇
作者:李福德
内容:缘分:15年一遇
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世界上竟然真的存在缘分!令人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这种缘分竟然15年一遇。
四月下旬的一天,有幸与马钢离退休中心雨山站离休党支部书记朱凯相遇,老人家让我帮忙写个典型材料。老领导下达“战斗任务”,岂有“甘当逃兵”之理?第二天上午8点半钟,我们准时会面来到田园饭店北侧的西苑6栋105室。这里居住着89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李洪毅。李洪毅老人被所在支部推荐为“四好老干部”,现在到老人的家里,就是刨根问底“找米下锅”来了。
因为老人的听觉不太灵敏,所以交流有点困难,于是其小女儿临时充当“翻译”。当说到其老父亲离休后11年光荣入党,而那时已经是75岁高龄的老人时,顿时令我肃然起敬,感慨万千。稍后,我突然想到了10多年前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消息,说的就是马钢职大一位高龄老人加入党组织的事。
“你先等一会,让我和老爸找找那份报纸。”过了大约一刻钟,父女俩分别拿着一摞证书、资料、笔记本和几张旧报纸来到客厅。“翻译”在发黄的旧报纸里找到了一张1997年7月7日的《马鞍山日报》,在第三版的显著位置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75岁老人光荣入党”。这个加入党组织的老人,就是眼前已经89岁高龄的李洪毅。
特别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翻译”这时又找出一张1997年7月17日的《马鞍山日报》,指着头版下方“‘离岗’不‘离党’”的文章说:“这篇稿子说的也是老爸的事,可作者我们都不认识,你也看看。”
我一看文章的标题,似曾相识亦感“面熟”,再一细看作者的姓名:李福德,突然笑出声来:“这不就是我写的吗!”父女俩一听这话,瞬间高兴的不得了:“真的得谢谢你。当时曾经多方打听这篇文章的作者,可都没能如愿。今天竟然在我们家里见到你。”“写写画画是我的爱好,千万别感谢。”“老爸对这张报纸就像是宝贝似的,谁都不给碰!”“我还得感谢他老人家呢——一篇小文章,让他费心了。”
经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但像这样的梦从来没做过:一个业余作者的一块“豆腐干”,竟然让一个老人感动了好多年;更没有想到的是:一块“豆腐干”有幸出现在《马鞍山日报》上,老人竟然当作“宝贝”似的,将这张报纸长期予以收藏。这下我算是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人,任何时候,千万不要小看了手中这支并不起眼的笔。
这是一个缘分,15年了,尽管来得迟了点,但我仍然感到愉快,感到高兴,感到激动,感到温馨。
行文至此,似乎意犹未尽——当初同写李洪毅老人的两篇文章,先后刊登在当年同一个月的《马鞍山日报》上,两位作者分别工作在两个单位,相互只知其名,从未谋面。没料想15年后,我到马钢老年大学花山分校上课,遇见了分校负责人马振亚,很快成为好朋友。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当年曾经根据他所写的一篇新闻,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言论的事:“你是‘上道工序’,我是‘下道工序’,我们无意之中悄无声息的默默‘配合’了一次,谢谢你!”言毕,两双大手再次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我想,这同样也是一种缘分吧!
小小小孬孬 回复:15的缘分 真的是迟了点···
j寳貝 回复:It's too late~
煎烤老师 回复:一个“巧”字,无以描述这种缘份。
wen1108 回复:注定了的。。{:4_184:}
tangjun830312 回复:缘分天注定
终止筱殇 回复:老人家 真是细心。。。 都把那些个宝贝好好珍藏着呢。。。
597403208 回复:哈哈,来学习下!
雨翔 回复:来看看呢!!!
chinaapple0021 回复:这个要学习一下,崇拜一下的。。。
旺仔小媛子 回复:··································{:4_130:}{:4_130:}····························
···············································来支持·······································